2014年10月25日,寧波歌劇周開幕式。“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年來到”,當音樂響起、追光流動,這段幾乎融化到我血液里的唱詞再次在我的歌喉里流出時,莫名的感慨悄然涌上心頭。歌劇《白毛女》,這部中央歌劇院人引以為傲、傾力演繹的民族歌劇經典,宛若傲雪的寒梅,以它獨特的風姿綻放在寧波歌劇周。
2009年11月18日,5年前的這一天,中央歌劇院的歌劇《白毛女》在人民大會堂首演。5年來,場場演出中觀眾如潮的掌聲都讓人感動、欣慰。有幸作為歌劇《白毛女》“第四代喜兒”的我,每當此刻,那些無數不眠之夜的疲憊、曾經因排練出現的意外傷痛、無數次對人物推敲揣摩的艱辛,都覺得是如此的值得。歌劇《白毛女》5年的演出,歷久彌新,越來越被大眾所喜歡,這也是對我、對中央歌劇院所有參與《白毛女》的演職人員最優厚的回報。
臨急受命,重溫經典
5年前,電話響起,電話里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布置給我的,是接演經典歌劇《白毛女》,這真是“非知之難,行之惟艱”啊!當時,我的內心無比糾結:作為一個美聲的歌劇演員要演唱一部民族歌劇的經典,我行嗎?我能將美聲歌劇與民族歌劇的各自優勢完美發揮、有效融合嗎?老一輩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已經把喜兒這個角色演繹得爐火純青、深入人心,我對喜兒角色的再次詮釋能被觀眾認可嗎?
盡管太多的壓力、疑問、惶恐都在纏繞著我,但是面對院長的信任,院里的任務就是命令,我當時幾乎沒有再多想,脫口而出的是:“行,只要院里需要我、信任我,我全力完成!”
這次復排《白毛女》是中央歌劇院用美聲唱法來演繹民族歌劇,并且要呈現近4個小時的完整音樂版,除了故事梗概,我對劇本、臺詞、唱段幾乎不了解,從拿到劇本到公演只有短短20天。全部劇本中,我熟悉的只有“北風吹”唱段,其余劇中的大段臺詞、唱段,包括故事情節,我都要在這20天的時間里背熟,并且,這期間還有8天需要排戲、合樂、合成。20天,我如何能做得更好呢?其實,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壓力,劇院的各個部門也同樣頂著巨大的壓力,都爭分奪秒地要用最好、最新、最權威的版本,讓觀眾重溫經典,讓中央歌劇院這個國家院團制作出體現國家水準、名副其實的經典作品。
眾志一心,埋頭耕耘
僅有8天排戲時間,導演陳薪伊自己都說這恐怕是前無古人的冒險。她真的不愧是著名導演,真有辦法讓排練效率提高到最大化,幾乎所有的舞臺調度都是一遍通過,演員之間對詞、搭戲都相當默契,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班排練,每一位演員都快速融入角色,都沉浸在歌劇的創作中。
作為主要演員、作為沒有B組的女一號,我深知所肩負的責任之重。每天集體排練后,晚上,我都會獨自一人在5樓排練廳默戲,一遍遍地走調度。記得有一個晚上,我正聚精會神地“走”喜兒在黃家受苦的一段戲,排練廳的門突然開了,由于全心入戲,當時把我嚇壞了。原來是劇院的李師傅送來了開水和酸奶,他說:“尤老師,你們排戲太辛苦了,吃點東西吧!”當時我真的很感動。那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得到凌晨2點多才離開劇院,李師傅也要熬到那會兒才能放心鎖好大門離開。
同李師傅這樣的后勤人員的付出一樣,全院上下各司其職,都為這部劇各盡所能。看過中央歌劇院版《白毛女》的業內、業外人士,無不說我們的演員陣容強大,演唱發揮出了藝術水準,他們感受到了歌劇的震撼。俞峰院長事后也說,雖然決定迎難而上,在時間、經費等各方面都不盡善盡美的情況下創作這部歌劇,挑戰之巨大一言難盡,但也正是這種壓力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正是這樣的領導團隊、這樣可愛的集體,它所迸發出的力量才是歌劇《白毛女》成功、成為經典的磐石之基,正是這樣的基石讓《白毛女》錦上添花,讓經典更璀璨。
直面挑戰,天道酬勤
經過20天夜以繼日的高強度準備,終于到了2009年11月17日彩排合成的時間。然而,陰錯陽差,因為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訪占去了人民大會堂,我們唯一、寶貴的彩排合成機會也錯失了。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2009年11月18日的首演也就是彩排,這無異于雪上加霜。因為沒有經過彩排,所以,沒人知道演出的確切時長,上下場、換景、燈光切換,全憑演職人員的豐富經驗而臨場發揮。而我要應對的則更是錯綜復雜的現場問題:演完了上半場,我仍緊張得不知道從哪兒出場,怕調度錯、怕臺詞錯、怕唱詞錯……
最讓人心有余悸的是在第四十四曲,在喜兒“災禍臨頭”唱段時,仿佛連日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達到了極限,瞬間的恍惚使我幾乎忘記了唱詞。看著俞峰院長高舉的指揮棒停頓空中、欲揮未揮的剎那,我感覺真的要忘詞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告訴我,可以用臺詞“我、我、我”來墊場,腳步也得不停地移動。千鈞一發之際,恍惚的思緒終于清晰、終于可以繼續了,那一刻我感覺真是恍若隔世啊!
“寶劍鋒從磨礪出”,正因誕生之初便歷盡艱辛、考驗,中央歌劇院版《白毛女》才能以它旺盛的生命力一路走來,至今已在觀眾的掌聲、鮮花和業內人士的好評中演到了第5個年頭。每當觀眾和朋友們滿懷認可、親切地評價我是當之無愧的“第四代喜兒”時,我都心懷感激,同時深深自勉,深知藝無止境,深知自己的不足,更深知臺上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的喜兒,是經過怎樣的犧牲和汗水錘煉成的。
只因曾經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
回想5年來,中央歌劇院版《白毛女》經歷了破殼新生,經歷了文化部優秀劇目展演并獲大獎,在歌劇《白毛女》誕生70周年之際,更為了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70周年再次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經歷了觀眾一票難求、凌晨排隊領票,因隊伍排到二環路而堵塞交通,以至于不得不臨時出動武警、交警維持秩序的壯觀場面。
直到2014年《白毛女》作為寧波歌劇周的開幕式劇目演出,每一次我們都總結著、收獲著。《白毛女》是中央歌劇院的傲雪梅花,因為中央歌劇院優良的歌劇傳統,一代又一代歌劇人在這里堅守著,為歌劇這門瑰寶藝術而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