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舞臺上的馮憲珍究竟有多大魅力?一件小事可見一斑。
2014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復排《死無葬身之地》的排練場里,B組的年輕演員首先展示了劇中呂茜的一段重頭戲。雖然排練場是安靜的,但氣氛還是有些渙散。稍作休息,馮憲珍的呂茜上場了。同樣安靜的排練場里,每個人都在悄悄擦拭著眼角的淚。15分鐘的片段展示結束,所有人起立為她鼓掌。這一年,馮憲珍60歲,她飾演的呂茜20歲。
馮憲珍演過不少電視劇,《大地情深》、《愛你沒商量》里你都曾見過她;她是出色的配音演員,《大長今》、《辦公室的故事》中你都曾“聽”過她。但她最熱愛的,還是舞臺。
1977年,馮憲珍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被分配到當年的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前身之一),剛工作不久便在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中扮演老教授,連演多場,轟動一時。所以,當20年后,剛剛留學歸來的戲劇博士査明哲將《死無葬身之地》的劇本塞到馮憲珍手里時,她早已是知名演員了。
留學歸來執導的第一部戲,也是中國話劇舞臺上第一次搬演薩特的名劇,《死無葬身之地》對于査明哲的分量可想而知。當査明哲送來劇本時,馮憲珍有些詫異——那時候,馮憲珍43歲,體重140斤,而劇中的呂茜是個少女。“你真覺得我行?”她有些疑惑。査明哲笑笑:“我在大學里就看你演戲,這個角色只有你來演。”
雖然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但當時的馮憲珍對于薩特的劇本也只是耳聞,從未接觸過。“我拿到劇本的第一印象是,《死無葬身之地》不像其他劇本情節性很強。薩特的戲從演員角度來講就是‘無從下手’。對于舞臺的呈現沒有想象、沒有概念,所以很茫然。”即便當時馮憲珍已經是一位有20多年表演經驗的成熟演員,但《死無葬身之地》在馮憲珍眼中,依然是一部“很難的戲”。
“上世紀90年代,話劇創作在北京已經很活躍了,包括一些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戲,但是總體來說,直擊人們心靈的戲很少。像《死無葬身之地》表現極端情境下極端人物的作品是沒有的。在《死無葬身之地》里,它的規定情境、規定的人物關系、人物的命運,讓我在讀完劇本后感覺到茫然和恐懼,不是角色的恐懼,是演員本身對創作的恐懼。跟以往接了一個角色之后躍躍欲試、想趕快駕馭這個角色、駕輕就熟地在排練場馬上就進入角色相比,這個戲并不是這樣,我和韓童生都這么感覺,覺得很有難度。”
于是,大量的案頭工作隨之而來。幾乎差不多時間,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剛上映,整個劇組把這部片子看了不下10遍;請法國學者來講課、看上世紀40年代歐洲的老畫報、聽當時法國的音樂;對每一個人物命運、人物關系進行深入挖掘……馮憲珍說,當時的準備工作“細到毛孔”。
馮憲珍對自己更狠。為了體驗劇中角色被囚禁的感覺,她不光在舞臺和排練中一直戴著手銬,有時候連吃飯、睡覺都戴著,為了找感覺。“我逛街,很多人看我手腕青一塊紫一塊,就會指指點點,以為我遭遇家暴。”
即便是這樣,馮憲珍還是覺得缺乏以往的自信,“還是覺得很難駕馭這個戲和戲中的角色”。
雖然馮憲珍對自己缺乏自信,普通觀眾、業界同行、苛刻的專家卻以實際行動給她的表演以肯定。査明哲只能感嘆:“馮憲珍就是為表演而生的。”
《死無葬身之地》正式演出時,很多演員來捧場。馮憲珍記得很清楚,一次演出,方青卓抱著個大西瓜來后臺看她,“之前還有說有笑,演完后再碰到她,兩只眼睛哭得像桃核似的”。
王志文看完演出后非要拉整個劇組去喝酒,原因是“太激動,得發泄一下”。本來姜文也要一起去的,但實在是哭得太傷心,提前回家“平復”去了。
“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他們都是搞表演的人,他們知道這是導演和演員營造出來的虛擬空間,但是他們還是和普通觀眾一樣流淚揪心。我有兩個朋友說好了來后臺看我,但是演完了之后她們倆跑了,哭得面目全非,上了出租車后發現包沒拿又跑回來,已經完全失態了。”馮憲珍說。
“這個戲一開始是非常溫馨的畫面,男女青年享受陽光歌聲,但是突然就轉變了,變成了槍聲。查明哲用的手段好多是你想不到的,包括呂茜的弟弟死的時候用的歌劇《托斯卡》,那時候我們在臺上聽著都是顫抖的,控制不住自己的顫抖。這就是薩特,他把每個人推到角落里讓你沒有地方可以逃,只能選擇,非常殘酷。”馮憲珍說,即便演了如此多遍,每次在臺上演到劇中的弟弟被掐死那一幕,眼淚都會涌出來,“真的沒辦法控制”。
當2014年,60歲的馮憲珍再次扮演呂茜時,她說自己演的已經是不一樣的呂茜了。“薩特的戲字字千金,我們對詞時,多一個字導演都不允許。但我覺得名著的魅力就在這兒,它能讓你屈服。這一次復排,我覺得又是一個不一樣的呂茜。從一上臺唱歌,我就想通過這個瞬間展現出人物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像一朵花兒一樣。我原來一心想表現她的選擇、恐懼和死亡,但是現在我想充分利用每一個瞬間,包括這首歌,讓觀眾覺得多么美好,他們沐浴在法蘭西的陽光下、歌聲里、田野里;但燈光一切,他們就在地獄。以前有這樣的感覺,但不是很明確,現在到這個年齡,我對青春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有更直接的體會,全都注入呂茜這個角色里。”
1997年首演引起轟動;2005年復排,還未公開售票便已預訂一空;2014年再次復排,演出結束場燈亮起,觀眾仍然不走……馮憲珍見證了《死無葬身之地》的這3次輝煌。
馮憲珍說,《死無葬身之地》是她最喜歡的戲。“年輕的時候我演過很多戲,也拿過很多獎,但最喜歡這個戲。”可馮憲珍也說,2014年的這次復排,是她最后一次演出《死無葬身之地》了。她希望劇組能培養一個年輕女演員接替自己,因為雖然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每天長跑8公里,但“畢竟60歲去演20歲,真的不是件容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