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好歌曲》
一檔不作秀的電視真人秀
2014年,《中國好歌曲》(以下簡稱《好歌曲》)第一季在《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的強勢模式下,獨辟蹊徑,挖掘中國優秀的獨立原創歌曲。第一季的趙雷、莫西子詩、南無樂隊主唱劉相松的陸續亮相,讓觀眾不禁感慨:“不為大眾所知的小眾音樂人竟是對《中國好歌曲》情有獨鐘。”
隨著名聲在外的47歲“搖滾鼓王”趙牧陽的加入、楊坤的弟弟楊宇瞞著全家走上舞臺,2015年元旦后,第二季《好歌曲》再次拉開帷幕。論資歷,“傳奇鼓手”趙牧陽是劉歡都要敬讓三分的樂壇前輩,他的加入無疑是本季度最大的驚喜之一。節目播出之后,熟悉獨立音樂的觀眾雀躍激動了一把。
早在第一季的時候,趙牧陽就是導演組鎖定的重磅歌手,但結局卻是“被罵著拒絕了”。和所有低調的獨立音樂人一樣,趙牧陽眼中《好歌曲》這樣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都是“假的東西”——“我們這一代人對這種形式很抵觸”,趙牧陽很直接地說。
經過第一季的孵化和培育,《好歌曲》堅持的“原創”品質得到了認可。據了解,在第二季節目開始籌備時,許多成名的音樂人自覺主動地與《好歌曲》導演組聯系,但因為音樂作品質量沒到標準,其中很多音樂人連舞臺都沒能站上去。而趙牧陽看著自己的音樂人朋友陸續出現在這個舞臺,心中那幾乎湮滅的音樂理想又燃燒了起來。最終,趙牧陽選擇登上《好歌曲》的舞臺,并以一曲蒼茫霸氣的《俠客行》,得到網友的廣泛傳播和點贊。
“《好歌曲》的著眼點是”唱作人“和優秀的原創音樂作品,這不會變。這也是十多年來樂壇的趨勢,無論國內國外。”導師之一劉歡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隨著趙牧陽、杭蓋、馬條、簡迷離、A公館樂隊主唱昭昭等的加入,劉歡所強調和堅持的“原創”和“唱作俱佳”的元素得到擁護和認可,并在《好歌曲》第二季得以延續。
以明星、素人的面孔和歌唱技巧在收視率上取勝的《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成功塑造了音樂類選秀節目的一種模式。《中國好歌曲》則在音樂本身的先鋒性、引領性和個性上打造了其獨特的“電視音樂節”氛圍。有網友表示,《好歌曲》中的一些音樂并不主流,甚至有點“聽不懂”。那些小眾音樂愛好者們認為這樣的“不懂”恰恰是一種“生機”——音樂人們終于在做真正的“原創”,嘗試在電視這樣的大眾平臺上展示音樂的多種可能性。
第二季《好歌曲》,導師劉歡特設“24小時極限創作”環節,激發選手的獨立原創能力。至于這個獨立的度要如何把握,劉歡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我們不是要使勁獨立,更不是追求非主流,實際上就是追求一種品質,堅持做有品質的好音樂。可能很多人會誤解,音樂要做得商業,才有人去推廣和傳播,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音樂只要做得有品質就會有人去推廣,這才是我們應有的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