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北京觀眾看到了一出好戲——遼寧人藝演出的話劇《祖傳秘方》。該劇成功塑造了幾個鮮明的藝術形象,其中卜振堂這個人物最為突出。
卜振堂形象塑造的成功,在于寫出了他從一個以仁德大義救死扶傷的普通醫生到抗日英雄的轉變,寫出了他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性格成長和大 義情懷。也就是說,這個人物不是一個僵死的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一個發展的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從演出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心理變化、內心的 矛盾和搏斗,以及性格的堅定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的果敢。而這一切又都源于他多年沉穩的人格積淀、濃烈的道義情愫、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執著的人生追求。
劇中,卜振堂是一個統攬全局的人物。他的成長是經歷了三道“關”,完成了三個“愿”之后才成熟起來、光彩起來的。第一道“關”是以國仇化私怨, 為仇人邵正剛治傷。面對仇人的到來,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那條“斷腿”。如今冤家路窄,報仇是天賜良機?墒撬宦牭健斑@傷是日本鬼子的三八大蓋打的”、 “他打鬼子”,“我們是遼東義勇軍第三團的”,立馬把自己的恩怨拋到腦后,用激將法巧妙地為邵正剛斷腿再植,顯示出高超的療傷醫術。第二道“關”是以道義 量親疏。如果說卜振堂第一次為邵正剛治傷,還是出于一個醫生救死扶傷良心道義的因素,那么他與邵正剛徹底摒棄前嫌,結拜為兄弟,則完全是在國恨家仇境遇下 產生的大義情懷。卜振堂的行為由此便從道義層面升華為人格精神的層面。正是因為他有了這樣的思想境界,他看人觀物的眼光才會發生質的轉變,那就是不以親疏 量對錯,而把“義”、確切地說是把民族之大義和家國之情懷作為衡量情的重要基石。所以才有了對賣身投靠日本人的親侄子卜成義的怨與恨。第三道“關”是以家 國之義代替家族名望。卜振堂是卜家“正德堂”的第十四代傳人。他謹遵祖訓“正心正氣方能正骨,行善行德才是行醫”,按照“祖傳秘方”行醫制藥,救死扶傷, 廣結善緣,光耀家風。他多么想把“祖傳秘方”繼續傳下去,因此他對親侄子卜成義寄以厚望、悉心培養,送他出國學習。想不到,卜成義數典忘祖,見利忘義,不 顧廉恥,投靠勢力大能讓他出人頭地的日本侵略者,并取了個日本名字清谷純一;貒,卜成義卑躬屈膝、死心塌地甘當漢奸,完全不顧卜家的臉面。為效忠日本 侵略者,殘殺抗日英雄邵正剛和多名義勇軍戰士。他想得到祖傳秘方也是為了獻給日本侵略者。直到最后一刻,卜振堂問卜成義,“還能回頭嗎?”他搖頭拒絕。至 此,卜振堂才最后下決心除掉這個卜家的敗類。他這樣做不只是為了保護祖傳秘方不落入敵手,更是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一種道義,一種精神,一種做人的氣質。
就全劇而言,第一幕和最后一幕寫得最好。第一幕開場精彩,筆墨不多,交代了所有人物,通過卜振堂為邵正剛治傷這件事揭示了主要矛盾及人物關系, 同時設置了懸念,為戲的發展夯實了基礎。最后一幕寫得最動人。在這一幕中,完成了卜振堂的形象塑造,把戲推向了高潮。這最后的“豹尾”,是由卜振堂了卻三 個心愿開始的。一是與筱月鮮舉行婚禮,了卻了個人的親情之愿——“我這輩子就對不起一個人”,“一個女人有幾個三十歲?瘸子耽誤你了,”“月鮮,從現在 起,你就是正德堂掌柜了,正德堂一切事宜均由你來支應!倍沁x定大康、葉子為卜家祖傳秘方的傳承人,了卻了家族的事業之愿——“振堂就是拼了這條性命, 也要保住正德堂的氣節,將祖傳絕學留在奉天”;三是毒死卜成義,刺死松下淳,了卻了保家衛國之愿。他對卜成義說:“祖訓有云:仁術傳仁人!你當得起‘仁 人’這兩個字嗎?你卑躬屈膝,甘當漢奸,還想把卜家秘方送給日本鬼子。你連中國人都不是了,有什么資格繼承祖傳秘方?”由此完成了卜振堂從一個普通的草民 醫生到舍身為國的抗日英雄的轉變。令人可信,更令人敬佩。
該劇結構緊湊,演員表演出色,特別是姚居德扮演的卜振堂,演出了人物的氣魄與高尚精神。尤其是結尾一場,卜振堂壯烈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下,那威武 不屈的高大身影如同一座豐碑,立在了舞臺上,也矗立在觀眾心中。它不僅昭示著中國人的英雄氣概與男兒血性,也將永遠鼓舞著后來人敢于奮斗、不怕犧牲的人生 信念。當然,劇中也有值得加工、提高之處。從人物塑造方面說,卜成義的形象還顯得單薄。從內容方面說,卜振堂與邵正剛摒棄前嫌結拜為兄弟的那場戲,總覺得 表演還不夠火候,沒有把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這些地方,我認為還需進一步細致地打磨,以使該劇的演出效果更強烈、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