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軍事題材報告文學:現實考量下的深層思考與使命(常曉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30日09:42 來源:中國作家網 常曉軍

      回眸剛剛過去的2014年,軍事題材報告文學始終以傳播正能量為主旨,靈活便捷地為時代高歌、為人民書寫,堅守著英雄主義的精神品格,反映著軍 隊的變革,不斷刻畫和表現著軍味、兵味、戰味的氣息與魅力。這種敢于直面當下的使命感、責任感,鮮活地表現出兵的生活體驗、兵的崇高感悟、兵的心聲傾聽, 不禁讓人心潮涌動。以“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為主題的系列征文作品更是將視點緊緊匯聚于兵的世界,凝重坦誠地呈現生命的擔當與思考,以及強軍興軍的激 情夢想和守望中的靈魂所在,表現出一種人性的激越和感動。

      時代精神與題材開掘

      沉淀與反思2014年軍事題材報告文學,可以更多地看到對愛國主義豪情的書寫,飽含作家對當代軍人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和感人力量深邃的現實思 考。從這種意義上說,軍人的生死交織、士兵突擊的蕩氣回腸,既帶有軍營氣息的審美傾向,更充滿愛國為民的正能量。這種從文字中流露出的向上向善向美,其實 都是在傳遞“中國夢、強軍夢”。如《戰鷹的夢》(潘俊杰、楊東虎)就是順應這種強軍興軍夢想,書寫對軍營的摯愛!盀槟愣鴣,為你而戰,戰鷹的夢,和藍天 有關,和幸福有關,戰鷹的夢和祖國有關!鄙钊敕从沉诵陆鄙龣C大隊踐行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心靈的高原》(焦凡洪)刻畫了藏族戰士降巴克珠的強 軍夢想,唱響了一曲茶馬古道上的動人山歌,展現出能打仗、打勝仗的精神風貌;呂永巖的《圓夢特種兵》從戰士曾銓入伍下筆,突出他從后進到先進的歷程,最終 成為優秀特種兵的蛻變過程;《強軍路上“追夢人”》(王瑤)則是一種以青春和生命追尋“中國夢”的軍人群體,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有種與心同行的感覺。還 有《箭指蒼穹  圓夢飛天》(李少寧)、《踏月追夢》(楊冰、姜寧)等等,都反映出了“中國夢”召喚下的矢志打贏、練兵備戰的激情。

      中國夢蘊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封雁的《遍地英雄》深入生活,融入真情實感,人情味、生活味非常濃郁,讀起來耐人尋味,也不斷地滿足著讀 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文章以描繪軍營里一個個可敬可愛的戰士形象為切入點,強有力地傳達出原色魅力下的精神特征。這種特征給軍事主題注入了新的活力。盧一 萍的《猛虎連長付立志》在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中,表現出付立志短暫而又豐富的人生。性情下的自然流露,是對英雄雖去、英魂長存精神的生命體驗。彰顯著主人 公“不戀鬧市戀長溝,守著清貧談富有,腳踏雷火不后退,面對死神不低頭”的豐富形象。楊有祥的《心向長空的大兵》書寫了一級軍士長芮銀超為提升軍事技能, 苦練直升機駕駛技術的故事。接地氣、兵味濃、戰味重,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強軍人生。王甜的《中國阿甘黎登貴》中,軍人黎登貴在很短的軍旅生涯中跑出很長的 距離,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世界的領獎臺。基層的火熱生活讓這些作品不僅有了生命力、感染力,而且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和軍營特色。還有《“女拳王” 的軍禮》(胥得意)、《前鋒刀尖》(司偉賓、陳小平)等作品,均著眼實戰化訓練的火熱戰場,聚焦新軍事變革的偉大實踐,在表現軍事創新前沿的感人瞬間,為 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

      作家的責任與使命,使創作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表現在題材的發掘上,是不斷聚焦高科技條件下的強軍豪情和鐵血狀態。從表現內容上來看,最顯著的是 航天文學在這一階段的繁榮,猶如時代精神的畫卷,全景式展現出軍隊建設和發展的最新成就。趙雁的《中國飛天夢》寫了從“神一”到“神十”的歷史細節,航天 人的理想、奉獻和執著,還有著不為人知的情感。這部用中國使命和溫度書寫精神高度的軍事史詩,為中國航天人樹立起一面旗幟。鄭鍵的《飛越第五空間》,以忘 我的精神,生動鮮活地表現著英雄之氣、陽剛之美,奏響了航天人的強軍強音。

      其次是著眼部隊實戰化訓練,反映國防和軍隊現代建設,表現大數據時代軍事變革的系列作品。侯善奎《車著明和他的“數據人生”》具有鮮明時代特 征,他在積極研究探索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建設特點規律中,讓每一組測控火箭飛行的數據都具有豐富的生命,也使得中國夢創新和內涵延伸的意義變得重大而深遠; 王會甫、宋鈺的《信息化戰場“領跑人”》,從不同側面表現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創新發展,著力描繪了軍隊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時代縮影;鄭鍵的《信息化 老虎連的博士連長》其重要意義在于讓中國人有一個追夢的群體。馬璟、梁景創在《黃亮最后的生命諾言》中表達出一種難得的情懷。波濤翻滾的大海上,“80 后”軍官黃亮以其驚人的堅毅和果敢,在遠隔萬里的測量船上書寫著我軍科技人員的精神風貌。還有《興裝先鋒侯日升》(馬璟)、《紅艷人生》(趙榮濤、尚彩 虹)等作品,都緊隨轉型實際,緊貼改革大局,寫出了砥礪奮發的強軍期待。這也是軍旅題材報告文學的使命所在。

      現實觀照與精神探尋

      傳承與創新中的碰撞與交流,有著廣闊的表現空間和思想內涵。何宏軍的《那座雪山那群兵》中,沒有太多深刻哲思,卻勇氣可嘉地描畫出了雄渾壯麗的 果洛風光,映襯出“那群兵”以苦為樂的悲壯。這篇用日記記錄自己所見所聞的體裁,寫身處海拔3800米高原的深刻感受,充滿著愛國之情和當代軍人的勇于擔 當。陳鴻圣的《徘徊獨龍江》也是基于傳統現實主義的定位,以英雄的寂寞對比色彩繽紛的城市誘惑,強烈反差之下,反映出武警交通部隊鏖戰怒江天險的時代精 神。這些豐富的表現,沒有過多地探討官兵們內心所面臨的精神困境,而是以故事來彰顯血性的美感,淡然而又輕松地抹去了無形中的焦慮。在紀瑩的《巡邏關鍵 詞》中,作者跟隨戰士徒步120多公里,穿越40多處危險路段和兩座大山的始末細節,寫出了邊防軍人身處一線的獨特生命感受。這種表現英雄群體的真實,用 思想之光照亮了中緬邊界的堅守、人文、歷史和發展。

      在這些不凡的景致背后,始終充滿著流動性的綠色之美。趙榮虎的《天路巡道兵》中,有著另種蒼涼。連綿千里、白雪皚皚的天路上,巡道兵們發揚吃 苦、忍耐、戰斗的精神,用忠誠和大愛把身體站成老槍的姿勢,用一份堅定的執著,在高原凈化靈魂,升華精神。王永清的《浪花深處》鮮明地表現了北尖島連隊的 精神風貌。還有謝鴻圣的《印痕》以洗練傳神的筆觸道出了武警水電部隊的感人事跡。

      總政宣傳部推出了“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征文,其中涌現出不少短小精悍的報告文學作品, 掀起了一股用報告文學助推“中國夢”的熱潮。

      憂患意識與理想情懷

      關注軍隊發展,思考軍人命運,需要作家站在現代意識的制高點上。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作家的責任所在。如譚東方的《莫斯科留學記》,是以日記體心 靈剖白的形式,真實書寫了作者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莫斯科邊防軍事學院的留學生活。強烈的感受之下,闡釋出新時期中國軍人深邃的憂患意識,對于軍人價值的沉 重追問,以及時不我待的強軍夢想。這篇作品是對戰爭與和平下軍人理想的思考!缎撵`的高原》(焦凡洪)、《李政委的正能量》(劉平)等作品都需要在廣泛的 視域進行觀瞻,才可以通過人物的變化表現國家、軍隊以及時代的命運變化。

      寫沈陽軍區紅藍部隊對抗的《十年一夢磨成劍》(曾劍、程成),表現隨著解放軍實戰化訓練的逐漸深入,真打實備,沙場礪兵,從千里之外跨戰區機動 到大漠深處的真實對抗感。軍人生來為打仗,這也從放眼世界的眼光積極探索軍隊建設中的現實問題,預示著軍隊必須居安思危,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作品中 的批判和審視意識,無疑是作者對于當下文學性、時代性關系的真切認知。從“接地氣”到“很解渴”,力求讓鮮活的更鮮活,讓生動的更生動,可以說,2014 年軍事題材報告文學正是在這一鮮明主題的引領下,猶如沖鋒號角,譜寫著“能打仗,打勝仗”的精神吶喊和時代使命。

      此外,章國燕的《一路有愛》、胥得意的《透過誰的目光》等作品,都是在溫婉含蓄中表現著軍人的理想情懷和愛的無言,這種愛雖然細微,但還是被不 斷加以表現和深化。在諶虹穎的《一諾今生》中,以別樣的風格寫出了戰友情深。因為意外的飛機失事,同學之間相互幫扶的感人至深,人性的崇高與溫情、理解和 關愛,都傳達出一種強烈生命意識下的寬厚情懷。平易的寫實手法,情感沖擊下的重新表達,創造性地將生活的橫斷面表現得活靈活現。

      往事追述與人文關懷

      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在表現“充滿激情的歲月中,有著揮之不去的眷戀”時,作家一直不斷挖掘著思想的深度。如《為了蘑菇云的升起》(熊 杏林)、《核彈巨擘王淦昌》(馬京生)、《鄧稼先:許身國威壯河山》(許鹿希、鄧志史等)等作品,具有濃郁的歷史滄桑感。國家富,航天昌!短ぴ伦穳簟 (楊冰、姜寧、郭李)、《追星逐月孫家棟》(王建蒙)等作品都圍繞著建設航天強國的使命責任,將強國夢一直延伸到太空深處。航天夢鑄就民族英雄夢,隨著國 家探月工程、空間站、中國導航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完善,部隊中涌現出的這群撼天動地的無名英雄群體,用生命的堅守努力弘揚出中國的民族凝聚力。 “他們不斷創造輝煌,卻始終保持緘默。他們在內心仰望星空,然后用前行的姿勢來書寫生命的色彩!庇谩爸袊鴾y控”把“中國奇跡”一次次寫上太空,用“中國 精神”把“中國力量”一次次彰顯宇宙。

      歷史細節的追訪中也有著反映時代的真實。張春燕的《向東找太陽——尋訪西路軍最后的女戰士》,歷時5年時間寫就,被譽為“是真正難得的優秀作 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佳作”!段抑牢鞑氐奶煊卸嗝此{》(喬林生)有著獨特的氣場所在,通過對郭毅力靈魂深處的描寫,來揭示他在高原上不凡的人 生歷程。如果作家不心懷堅強和感動,定然無法表現出這份榮耀和銘記。無論是從結構還是敘事都有著特色,融合郭將軍的責任和不幸,全方位表現出這位高原軍人 豐富的心理內涵和人格魅力。

      無論是對于歷史的反思,還是著眼于現實題材的書寫,這些有針對性創作的作品中,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價值。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云南魯甸發生 6.5級地震后,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以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奔赴震區。如羅末然、劉松的《烏蒙磅礴寫大愛》展現出人間大愛,匯聚成中國精神的強大。向輝、凌 濤的《廢墟上的銅墻鐵壁》中,一幅幅生與死的壯美,不僅僅讓讀者感受震撼,更是從這視死如歸中表現平凡的內心。除了表現人民子弟兵精忠報國、大仁大愛的英 雄壯舉之外,陳幫和、涂靈的《魯甸的顏色》更是獨樹一幟地表現出了人民子弟兵的另面可愛,以寫意的手法表現了“天空藍、天使白、救命橙、迷彩綠”,就如同 盛開在人間最美的花朵彩。在標題的設置上,無論是點染成篇,還是獨立成章,讀起來都可視為完整的故事,有著妙筆華章鑄軍魂的主流表達。而楊璽的《突圍》, 更是以構布局上的獨特,凸顯著壯士扼腕、裂膽披肝的信念。也正是這股流淌的血脈在時時碰撞和激活中國精神,“云南挺住、魯甸不哭”的悲壯很快點燃了人與人 內心深處的仁愛之火。

      總體上看,無論是精神向度,還是歷史流變,2014年度的軍事報告文學在題材和內容上仍然有著許多突破。大致可以歸納為平中見奇,淡中有濃。尤 其在自我感受和表達上一直在不斷充實表現形式,在敘事中關注著軍人品格和精神,帶有著軍隊“敢打仗,打勝仗”的審美氣息。作品中的真實與誠摯,傳遞著一種 新時期的高度和堅強,從而讓讀者深深感受到官兵崇高的精神、靚麗的青春。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