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引領時代風氣 展現信仰之美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2月01日13:09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健

      古今中外,但凡優秀的文藝作品無不浸染著時代的光澤,承載著民族文化的血脈,傳承、提升著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在日前舉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這是對文藝在時代發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可以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那么,面對時代的召喚和要求,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如何參與到這個偉大時代的進程中,如何用優秀的文藝作品為這個時代筑起堅實有力的精神大廈,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書寫時代尊嚴和理想信念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要為時代立言、為時代而歌,對文藝工作者來說,首先應該認清我們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編劇劉星認為,當代的文藝工作者處在一個空前偉大的時代,一個繼往開來的時代,一個追夢的時代。我們走著前人夢想的道路,并且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感受著時代尊嚴。同時,這也是一個繼續深化改革、不斷開拓前進的時代。前赴后繼、拼搏進取、勇往直前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色。置身這樣的時代,文藝工作者應該堅定理想信念,滿懷豪情地書寫時代的尊嚴,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時代和人民。

      劉星的作品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像電視劇《東方》、電影《開國大典》等都曾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東方戰場》和電影《開羅宣言》也正在制作和籌備中。“我的作品不是為歷史而寫歷史,而是懷揣敬仰和敬畏之心,通過歌頌紅色歷史展示我們黨和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來折射今天的偉大。”劉星說,“歷史題材對于今天實現中國夢有著巨大的精神鼓舞、精神成長和精神點燃的作用。比如電影《開羅宣言》就是以中國的話語權為主導說世界的大事、講中國在‘二戰’歷史上的地位,這是中國人越來越自信的體現,也反映出當今時代中國的綜合實力和使命擔當。”劉星認為,一個人、一個國家的自信來源于對歷史的繼承和對今天時代的認識、把握。歷史題材就是告訴大家中國人民曾經創造了偉大的歷史,這是無人企及的,而且今天的中國人民仍在進行著偉大的實踐。“我們在用過去的自信鼓舞今天人民的自信,我們歷史上創造過輝煌,今天正在創造時代的輝煌,未來必定會迎來新的輝煌。這就是歷史題材創作的現實意義。”

      要有深入洞察時代生活的眼光

      文藝要為時代立言,應該植根于生活,發軔于人民,服務于人民,腳踩堅實的大地。作家柳建偉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再一次確認了文藝創作的根本問題,并且結合新的時代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即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這是思考時代與文藝關系不能忽視的一個核心要求。

      柳建偉認為,當今的中國“風景這邊獨好”,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社會民生不斷改善,法治體系日漸完善,雖然在發展中仍然會面對各種問題,但是已經顯露出“偉大盛世的開端”的景象,這是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能忽視的時代圖景。然而,這些年的文藝作品對這樣一個時代的反映還是略顯滯后,能夠真正、本質、客觀地反映時代的作品并不多見;一些成熟的、優秀的、杰出的作家、藝術家敢于直面現實生活、以濃厚興趣投身創作的熱情正在減退,缺少對時代生活深度研判、發現和洞察的作品,導致“先覺”不多、“先行”不夠、“先倡”不足,創作內容、理想、情感方面出現種種問題。柳建偉認為,文藝工作者應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關于文藝與時代關系的闡述,不應將其話題化、抽象地片面化,一方面要正確認識我們身處的時代,這是一個能夠出偉大作品的時代;另一方面,要從時代和生活中尋找當前創作問題出現的緣由,比如為什么出現了“高原”但缺少“高峰”,為什么會存在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忽視了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缺少深入洞察時代生活的眼光,文藝創作與時代脫節。

      影視作品要忠實地反映時代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文藝創作不是閉門造車,文藝工作者應該投入到時代大潮中,傾聽時代的呼聲,傳遞時代的精神,為時代進步提供豐富的精神給養。影視演員唐國強認為,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是演員最廣闊、最深厚的時代舞臺,文藝事業和影視作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忠實地反映和再現這個輝煌時代的變遷,既是演員的表演任務,也是創作優秀影視作品和熒屏形象的根本條件。演員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自覺與人民心連心,才會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實現演員的價值。

      導演陳燕民認為,對于中國的電視劇界來講,時代給創作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現在我們創作一些東西,讓我們激動的都是我們原來看過的、前輩們拍的東西,就是他們通過犧牲帶給我們的一種光榮。”陳燕民說,“電視劇要把光榮拍出來,這種光榮是有記憶的,它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骨血里流淌了幾千年。”他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真善美的價值觀的復興,文藝創作者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明確己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恪守底線、勇于擔當、業精于勤。這里所說的底線就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表現正能量,就是創作出的作品能不能讓人獲得美感,能不能讓人獲得啟發,能不能讓人怦然心動,能不能讓人受教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