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地為了盜而盜,為了歷險而歷險,為了好奇而尋肯定是不行的。一言以蔽之,電影中的人物一定會有一個必然的動機去做某件事,而這件事又與人物固有的價值觀產生沖突,這才是電影的看點,如何在電影中體現,是盜墓系列電影亟需解決的。
日前,季播劇《考古筆記》殺青; 2014年年底電影《秘術》公映,打出了“國內首部盜墓電影”的宣傳噱頭,并聲稱開啟了盜墓電影元年。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著名盜墓題材網絡小說《鬼吹燈》改編的兩部電影,即分別由烏爾善和陸川執導的《尋龍訣》和《吹燈傳說之精絕古城》 ,自改編的消息傳出伊始,便受到“盜墓迷”的廣泛關注。影視界一系列的動作表明,“盜墓”題材將在今年爆發。然而,盜墓系列盡管是網絡小說中一個火熱的題材,但能否將文字轉變為成功的影像還是個未知數,能否將龐大的讀者變成影院的觀眾也是個未知數,而能否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將盜墓這一不合法的行為和題材改寫成一個成功的電影類型,更是業界關心的問題。盡管《秘術》搶了兩部“鬼吹燈”系列的先機,但口碑卻很差,在豆瓣網上的評分,一度低至3 . 0分,而影片更是被一些觀眾吐槽,在制作方面,如“全片四個場景,找個十人團隊一周足可以拍完。沒有音效和混響,估計導演也沒說戲,就讓演員干演” 。還有集中在對盜墓場景的展示上的吐槽,如“至于所謂的‘盜墓’ ,統共就倆鏡頭,目測是拍海報時補的” 。可以說,盜墓場景能否合理展示是一個核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又關涉到能否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把傳奇性與當下性結合好的問題。
烏爾善導演的“鬼吹燈”版本定名為《尋龍訣》 ,從片名可以看出,“盜”字被置換為“尋” 。原定為《盜墓筆記》的《考古筆記》也因為法律法規的限制而更名,新改的名字把側重點從“盜”變成了“考古” 。影評人“公元1874”認為,對于《秘術》這類想沖破牢籠的電影,無論成品如何,都還是值得肯定。那些妄圖拍攝沖破牢籠的,也頂多是偷換概念,把故事弄成奇幻探險類罷了。這或許反映了盜墓系列影像改寫的一種思路,即把違法的“盜”變成冒險類電影常用的“尋” 。作為盜墓小說的兩大翹楚,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前者是一部單純的盜墓探險類小說,后者則偏重探險和言情,很多情節在完結之前并沒有披露出來,善于“挖坑” 。
電影和文字有著截然不同的審美模式,文字寫得越是腦洞大開,越是波詭云譎,給讀者留的腦補的余地越大,而影像則要坐實上述這些場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影像怎么精彩,肯定不能滿足所有的讀者的想象,那在此外就需要給讀者提供一些盜墓之外的韻味。影評人賽人認為,在目前的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盜墓類電影跟探險片是一個調調。他說:“電影的本質就是造夢,觀眾都會有一種對當下環境的不滿足,他們覺得當下的生活太單調,不夠刺激,想通過對外部世界的一種探尋來滿足自己。總的來看,最近幾年,國外這種探險類的片子拍得也不多。可以說,目前看來,大的文化語境對這種探險類的片子的需求并不是特別旺盛。因此,我不認為這種電影會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類型。但小說的受眾量很巨大,他們有把文字轉化成影像的強烈需求。但如果這種電影要成為一種類型,必須要具備一種社會文化內涵。比如,中國以前也有拍盜墓的片子,像陳寶國主演的《夜盜珍妃墓》 ,還嚇死過人。 《東陵大盜》也是盜墓片,但并不局限于講離奇恐怖的故事,而是關注盜墓之后的怎么銷贓的問題,即違法盜墓的后果及與社會的關系。 《鬼吹燈》的原著小說中,盜墓違法的這種情況寫得比較含糊,因為盜墓人好像不是真的為了偷東西而去盜墓,他們只是想進去看看,墓中的機關、氣候、水土造成了他們的麻煩,總體來看,更側重于自然環境給人物造成的困境。當文字轉化成影像時,這些設定肯定是不夠的,電影肯定要處理當下性與傳奇性的結合的問題,這是關涉到電影的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單純地為了盜而盜,為了歷險而歷險,為了好奇而尋肯定是不行的。一言以蔽之,電影中的人物一定會有一個必然的動機去做某件事,而這件事又與人物固有的價值觀產生沖突,這才是電影的看點,如何在電影中體現,是盜墓系列電影亟需解決的。 ”
說起國外的尋寶電影或者探險電影, 《世界電影史》譯者范倍認為,國外的尋寶電影跟鬼神的關系并不大,這種類型還是把沖突集中在盜墓或者尋寶的正反方的沖突上,一方面是正派的考古學家,一方面是反派的尋寶獵人或者盜墓者,兩者在盜寶和阻止盜寶的過程中反復較量,到了后期,這一類型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往往還具有復仇的動機。這種類型電影的生成語境也是好奇心,這倒是與國內的“盜墓”題材的電影觀眾的心理需求是一致的。范倍說:“ 《鬼吹燈》可能更傾向于所謂的講究風水的橋段,更神秘,里面有一些鬼怪故事。對比來看,國外的尋寶故事,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有不少小說作為支撐,后來的電影業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正反派的沖突是故事的內核。之前,國內也有電影對這一探險元素進行試水,如《古今大戰秦俑情》 ,其中還有穿越性的橋段,電影中也有正反方的沖突貫穿。但現在的盜墓小說,包括盜墓電影,其最吸引人的還是其中的神話元素,以及驚悚等各種元素混合的魅力,這個也是國外的尋寶電影不太使用的。至于如何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把文字的吸引力釋放出來,只能拭目以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