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在去年首個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播出并迅速成為輿論焦點,為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拉開了帷幕。該片共5集,以“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為載體,通過來自美國、中國和日本的6個關聯人物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探尋和思考,輻射包括教科書、慰安婦、靖國神社在內的歷史問題,以及當今世界對二戰、對發生在中國這場大屠殺的歷史認識,理性探索中日歷史爭端的解決之道,最終達到反思歷史、凝聚共識、爭取和平的目標。
該片的編排突破了傳統模式,不再單純展現南京大屠殺的災難片斷,不再從自我視角單純把我方觀點向外傳達,而是采用第三方視角,以中國、日本、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記憶與反思為線索,通過不同的透視點立體審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片中講述了慘痛記憶的挖掘者、記錄者、研究者和傳播者等,如何用生命控訴暴行、伸張正義,如何用良知思考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如何身體力行維護和平,其中包括首位將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以英文著作的方式介紹給世界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紀錄影片《南京》的美國奧斯卡獎導演比爾·古登泰勒,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員步平研究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認真反思日本的戰爭責任、追問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日本女教師松岡環等。他們探索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過程是現在進行時,以當下的思維、語境、敘事方式將歷史事實和當代生活有機結合,使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上升為人類共同的記憶和思考,既有紀實的力量又充滿了人文理解與溫情。
《1937南京記憶》幾乎囊括了所有國內外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攝制組在歷時兩年半的創作中,多次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波蘭等地進行拍攝,采訪了120多位專家、學者、親歷者和幸存者及其后人,包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日本《朝日新聞》前記者本多勝一等,共拍攝了1.67萬分鐘高清素材。搜集到的視頻資料達3000多分鐘,圖片資料2000多張。很多資料都是首度披露,如當年在南京安全區營救難民的基督教青年會秘書長喬治·費奇的54箱重要資料,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中保存的張純如當年的5盒采訪錄像帶等。片中披露的一些史料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對保護國家記憶并使之成為全人類共有的記憶,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歷史真相的探究,是以古鑒今的基礎,也是這場大災難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西方世界在回顧二戰歷史的時候,把它上升到一個人類生存困境的高度,那么今天的中國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追問南京大屠殺那殘忍黑暗的一幕?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暴行,我們怎么讓后代知道?怎樣讓人類形成不該再重復這段歷史的認知?中國紀錄片人用這種震撼人心的手段,用深層的視角對人類戰爭與和平的命題提出反思。
(作者為中國電視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