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武俠劇:從莊嚴走向世俗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22日09:5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洋

      左起分別為1995版、2006版、2014版電視劇《神雕俠侶》小龍女劇照

     

      2014年,由于正編劇的電視劇《神雕俠侶》(陳曉、陳妍希主演,以下簡稱“2014版”)自籌拍起便吸引了公眾的眼球,播出之后更引發不小的爭議,以至于對《神雕俠侶》的幾個電視劇版本的回顧、比較、爭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除了2014版,被討論次數最多的便是1995年播出的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經典版(李若彤、古天樂主演,以下簡稱“1995版”)和2006年播出的由張紀中執導的版本(劉亦菲、黃曉明主演,以下簡稱“2006版”)。對幾乎每隔10年一個新版的電視劇《神雕俠侶》的觀察,透視出的是多年以來武俠劇在內容情節、畫面效果、審美趣味上的傳承與流變。

      取消深度:多了世俗,少了情懷

      1995版和2006版的劇情大部分遵照小說原貌,2014版則對金庸的原著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將金庸小說所描寫的抗爭世俗偏見與命運悲劇的愛情力量,置換、簡化為市井的情感糾紛。2014版給童年郭芙和楊過之間也填補了不少符合“90后”年輕群體觀賞期待的校園式曖昧過往。被詬病最多的是2014版把清高絕塵的小龍女塑造為編劇所謂的“麻辣女教師”形象,這類形象很容易在“90后”觀眾欣賞的偶像劇中找到影子。據說這是為了把小龍女拍出親切感,可是鄰家妹妹式的小龍女是否還是小龍女呢?

      對2014版大膽改編行為的褒貶涉及藝術創中傳承與流變的問題。變更既有模式、大膽樹立嶄新美學風貌的創新意識是武俠劇推陳出新、自我突破的內部動力,但是凡創新成功的作品,無一例外在尺度和標準上拿捏得當,并具備一定的哲思深度。1995版伴著悠揚深情的配樂而出現的小龍女、楊過分別16年后重逢于絕情谷底的場面以及2006版楊過決心找郭靖報殺父之仇,二人策馬踏過絕壁下溪水時,郭靖正氣凜然的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等,皆以觸及深沉大愛而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相較之下,2014版幾乎是愛情小故事的大串燒,劇中演員搞笑夸張的臺詞和表演足以博觀眾一笑,但其平面化、庸俗化的美感特征將小說原著的大美大打折扣。

      現代生活之艱辛固然需要幽默和逗趣來緩解緊張情緒,但也需要深沉之愛、家國大義等來提升精神生活的境界與意義。不僅武俠劇,放眼當今的中國古裝劇甚至整個電視劇創作,婆媳矛盾、鄉里糾紛層出不窮,跳得出雞毛蒜皮的泥淖、有大情懷的作品鳳毛麟角,電視劇《老農民》算是吉光片羽。一味張揚頗具后現代意味的“取消深度”的旗幟給創作帶來的傷害多過親切感。

      視覺效果網游化、動漫化

      視覺效果對影視作品的重要性不必贅言,技擊場面的畫面美感之于武俠劇尤其如此。1995版大部分場景在攝影棚內完成,畫面風格沿襲制作方香港TVB的傳統、古樸之風,色調偏暖且質感柔和,人物造型和服飾設計簡潔舒適,武打動作設計雖然較2006版來說簡單、缺少變化,但還是十分精心的。基于技術的發展,2006版在畫面上追求電影大片效果的同時,呈現出精致又大氣的國畫般的配色和構圖。2006版在國內自然景區、名勝古跡等做了大量實景取材,很大程度上還原甚至增補了小說中對歷史上祖國山水人文景觀的視覺想象傳達。這正與同一時期武俠劇甚至整個中國電視劇創作的現實主義精致化追求步調一致。2006版的武打場面編排了諸多展現傳統武術肢體美、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動作,武器道具的設計在同時期武俠劇中辨識度也很突出。這些優點在近期熱映電影《一代宗師》(3D版)等準武俠題材作品中得到了延續。

      2014版的視覺效果和武術設計恐怕要用炫麗奪目但簡單粗暴來形容,動漫化、網游化傾向明顯。2014版將網絡游戲中色彩鮮艷、線條明晰的畫面效果搬上電視熒屏,技擊場面淡化肢體技巧和武術動態之美,以大量的后期特效做渲染。譬如李莫愁冰魄銀針將人冰封的特效制作與動畫片《冰雪女王》的相關場景極為相似;郭芙斬斷楊過手臂時,特效做得如同游戲“切水果”。2014版在人物造型上亦是典型的網游、動漫風格。以林朝英為例,其白發紅妝的造型加上攝影棚內色彩鮮艷的華麗背景,儼然動漫發燒友們熱衷的Cosplay。

      視覺效果的網游化、動漫化,2014版不是個案。本身就由動漫改編而來的《仙劍奇俠傳》、《秦時明月》等劇自不必說,浙江華策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天龍八部》、《鹿鼎記》等武俠劇如此,此前曾熱播的《宮》等古裝劇也如此。以不同媒介呈現的作品,風格理當不同,網游、動漫美學向電視劇的滲透是網絡時代的特色使然,還是相關藝術工作者無心好好做藝術導致的?筆者不敢妄下定論。

      審美趣味走向張揚、戲謔

      三版《神雕俠侶》的風格流變,可以管中窺豹,梳理近30年間武俠劇甚至整個古裝劇的審美風格轉變——由古樸莊重到典雅飄逸,再到張揚戲謔。

      每部影視劇的制作、播出,除了錘煉影視藝術之外,同時還要回應市場的需求,追求收視率,實現商業價值。而電視劇主流收視觀眾近年來呈現出低齡化、老齡化兩個極端,以至于電視劇圈子中流傳著“得大媽者得天下”的戲言,今后恐怕還要加上“得少年者得天下”了。那么,作品出現情節邏輯世俗化、視覺風格追求鮮明刺激也不難理解。就好像梅超風無法參透《九陰真經》的奧妙,為求速成把上乘武學練成了邪惡陰毒的九陰白骨爪,與《一代宗師》、《甄嬛傳》這些制作水準達到《九陰真經》級別的準武俠、古裝電視劇相比,為逐利而生的神作,實不能做過高評價。

      盡管商業利潤和藝術水平常被刻板地置入兩個對立陣營中,但我們仍能不時看到制作精致、藝術出色又在商業上成功的作品脫穎而出。論商業,我們商業得過美國好萊塢大片嗎?可是美國好萊塢大片始終堅守著一些審美底線,2014版《神雕俠侶》們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