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交流,賦劇場以生命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15日09:21 來源:人民日報 張珊珊

      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帶來的戲劇《仲夏夜之夢》近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仲夏夜之夢》被認為是莎士比亞為一場貴族婚禮所寫的助興之作,仙王仙后的爭吵讓人灰心,四個戀人的錯愛讓人揪心,但最終的皆大歡喜讓人寬心:這一切幸好只是玩笑。對于它的演繹歷來很多,環球劇院以“原汁原味呈現莎劇經典”為戲劇追求,3個小時的演出,把莎士比亞劇本的對白和情節幾乎原原本本呈現在舞臺上。

      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盡力拼湊出16世紀的原貌,傾斜式三層座椅三面環繞,舞臺和觀眾席沒有高低區隔,戲劇表演時,不少觀眾就站在舞臺前方或是在舞臺兩側席地而坐。《仲夏夜之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時,把環球劇院的布景搬了過來,場燈也是打開的,以模擬露天劇院的演出效果。雖然舞臺和觀眾席間的不連續和高低區隔改變不了,但演員們顯然在努力跨越舞臺。

      演出還有十幾分鐘開始,劇場里稀稀落落坐著些觀眾。三個樂手來到舞臺,悠閑自得地演奏起輕巧歡快的曲調。這三個樂手是正式演出的樂手,其中一位還是中國面孔,他演奏的是二胡、葫蘆絲、竹笛。《仲夏夜之夢》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雅典附近的森林,林中、草上、泉畔、月下,精靈飛舞,作曲者希望竹、木制成的中國管弦樂器能帶給聽眾林野深處的想象。“中國”埋入作品肌理細處,是織成作品的扯不斷的線。演出中中國元素不斷呈現:開場的問候、臺詞里夾雜的兩三句中文、尾聲處的眾人齊舞太極拳。這幾處雖是著意設計,但就像劇中奧布朗命迫克滴在戀人們眼皮上“愛懶花”的汁液,觀眾已開始親近舞臺。

      這一走近觀眾的努力還體現在演出中仙后提泰妮婭跳下舞臺,甚至出乎臺上演員的意料,拿走了一位觀眾的手機,第二幕森林小仙們也是從觀眾席入場。這些舉動,不是要把觀眾從戲劇幻象中叫醒,只是想更親近觀眾,讓觀眾看到演員是為他們而演。

      謝幕時觀眾照常的叫好和掌聲又能告訴演員什么呢?劇中提泰妮婭和希波呂忒的扮演者珍妮·迪伊說,在環球劇院演出時,她會走到觀眾面前,撫摸或者擁抱他們。她說,我真的很想念他們。波蘭戲劇導演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曾說,“沒有隔離的表演區(舞臺),沒有燈光和音響效果,戲劇是能夠存在的。而沒有演員和觀眾中間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戲劇是不能存在的”,是演員和觀眾的共同在場和相互“看到”使戲劇成立。

      在這場《仲夏夜之夢》中,你能感受到演員與觀眾交流的渴望。雖然更多的交流是不可見的,共鳴也是不可期的,但打破舞臺和觀眾區界限的實驗值得嘗試,因為這才是“活生生的交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