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經過了十二五期間高速發展的階段,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規模幾乎翻了一番。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告訴記者,譯文社下一階段的任務是在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主動進行調整和轉型。“現階段,傳統圖書市場增長比較緩慢,大眾圖書的印量和銷售量增長速度都很低,甚至有所下降,而新媒體還未形成相當的經濟規模。”韓衛東說,這種情況下,出版社傳統的經營模式受到了挑戰,轉型已是勢所必至。
韓衛東認為,出版社的本質是“內容提供商”,在數字出版的浪潮中要站穩腳跟,須得堅守兩大核心價值:專業和品牌。首先,作為內容提供商,出版社必須要有對內容的選擇、加工能力以及版權管理能力,這是出版社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很多人說,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發布者。言下之意,出版、傳媒這些行業將不再有生存空間。但是我們要知道,真正有讀者、有市場的信息還得是專業的信息。我常常舉一個例子,每個人都會唱歌,但不是每個人的歌聲都能賣錢,只有專業歌手的演唱才有人付費。出版也是同樣的道理,出版社是‘專業選手’。”韓衛東說。他說,只有經過出版社篩選、整合的信息,才是讀者愿意付費購買的。其次是品牌,也就是市場影響力。一般來說,作者不具備品牌傳播和銷售的能力,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還得出版社來做。
在堅守兩大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出版社需要能夠更好地適應讀者閱讀形式的變化,將權威內容以適應讀者需求的形式推出。“當讀者要看紙質書時,我們提供紙質書為載體的閱讀內容;讀者要求看電子讀物時,我們也能提供自己的產品。”這就是韓衛東眼中的未來出版業。
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未來媒體發展的主戰場。2010年前后,上海譯文出版社開始探索轉型的道路,努力適應讀者閱讀需求的變化。譯文社是國內翻譯圖書出版重鎮,也是國內原創雙語工具書的出版基地。《英漢大辭典》《日漢大辭典》以及法漢、德漢詞典都是國內最大的、資格最老的雙語工具書。“語言類工具書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向移動互聯網發展。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適用于移動終端的電子詞典,但據我觀察,其準確性、權威性都不高。因為生產設備的商家沒有辦法生產內容,對買來或抄來的內容又沒有把控修訂的能力。前幾年,我們社與國內外知名電子廠商合作,把我們詞典的權威版本授權給各類電子詞典,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同時也提升了我們工具書的品牌影響力。以前紙質詞典每年可以銷售數萬冊,而電子詞典每年的銷售量是數十萬臺,無形中擴大了使用者的范圍。”
目前,譯文社已經完成了第三版《英漢大詞典》編纂系統的部署,這一版詞典被定位為以語言學習為基礎的知識服務體系,將會以數字化面貌呈現。除了編纂內容的管理、團隊部署之外,讀者互動、語料采集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最終的后端輸出除了紙質產品,還會有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通過app等形式服務讀者。
2014年年底,譯文社會通過微信搭建讀者互動平臺,2015年開始利用這一平臺開展詞典修訂工作。
到2017年會有第一輪產品面世,2019年整個數字化應用可以基本成型。“第三版《英漢大詞典》的版本修訂速度和頻率會比紙質版高很多,我們會不斷采集讀者和用戶的最新語料,經過編輯篩選和比對,更新到數據庫中。”韓衛東介紹說。
大眾圖書方面,譯文社目前有約三百種圖書在各類電子書平臺上線。國內出版社要獲得翻譯圖書的數字授權有一定難度,作者和國外的版權代理對中國的電子書市場需要逐步了解和接受。韓衛東認為電子書與傳統圖書是互補市場:“電子圖書的經營具有不同以往的新規律。電子書,特別是大眾圖書,并不是簡單地把紙質圖書翻版到電子書平臺上,還有更多的業務可以開發,我們非常看好。這部分業務是與傳統圖書互補的市場。讀者的閱讀需求是哪種形式,出版社就有義務提供相應形式的內容。”
接下來譯文社會在電子書領域做進一步的投入和探索。以翻譯出版為主業,譯文社非常重視版權的保護和經營。韓衛東認為出版社要有對版權資源的自主開發和占有能力,要有自己的東西。譯文社設置有較強力量的版權部門,專門負責版權管理和維護以及反侵權工作,以保證數以千計的版權每年引進、結算、到期稿酬支付等不會出現差錯。除了傳統圖書轉化為電子版之外,還會進一步開發完全適合于電子閱讀或者說移動互聯網閱讀的產品。
“互聯網的信息,肯定跟傳統紙書的信息不一樣。未來需要大量掌握新媒體運行方式和運行規律的編輯人員。如今大量的信息浩如煙海,大部分都沒有經過篩選,讀者不可能自己選擇、整理、加工,在未來,專業的編輯會更加重要。”韓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