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我們必須打破一個誤區:繼承不是把原有的東西一古腦地全部接收過來;創新也不意味著把過去的東西全盤否定,一切都推倒重來。繼承和創新是一回事兒,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沒有繼承,創新便失去了意義;沒有創新,繼承便沒有了理由!痹谇安痪谜匍_的2015年選題會上,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感觸最深的就是上述對繼承與創新辯證關系的闡述。
在于殿利看來,商務的品牌內在包含了繼承和創新。就繼承而言,商務傳統優勢的項目特別強,一是工具書的出版,一是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新字典》到《辭源》到《四角號碼詞典》,到解放后,工具書這一塊,《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發展成兩辭書大系列:新華系列除《新華字典》外,還包括《新華詞典》《新華成語詞典》《新華寫字字典》《新華同義詞反義詞詞典》等辭書;現代漢語系列在《現代漢語詞典》之外,還有《現代漢語小詞典》《現代漢語學習詞典》等系列成品。外文詞典亦是如此。早在清末,其時全中國人四萬萬人識字的人不過40萬人,且識的是漢字,學英文的人口數量從市場角度來說,更是小之又小,但商務從上海寧波等五口通商看到了時代和時勢之需,開始投入英文詞典和圖書的出版,發展至今,亦是蔚為大觀。
學術出版的創新方面,商務近年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為核心,出版了《盧梭全集》《羅素文集》《大衛·李嘉圖全集》《亞當·斯密全集》《海德格爾文集》《黑格爾全集》等大師文集,同時,人物傳記不斷擴大規模,而其重點又放在思想傳記!啊稘h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大師文集、思想傳記形成三位一體,讓讀者知道大師思想脈絡,更能懂他的書,更能了解他是怎么創作的。這就大大加厚了學術出版。”同時,《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也開始加厚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古籍方面,原大原色原樣復制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是標志性的文化工程,其他還有《柴德賡點校新五代史》等;新近推出的王學典主編的《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則在外國史學史的基礎上,豐富了中國史學史著作。在工具書方面的創新,以小語種最為顯著,填補了許多語種的空白,現在商務可能是世界上出版語種最多的出版機構。最重要的是,在工具書方面,進行數字化、電子化的創新,成效非常顯著。
和傳統學術不同的是,商務近年來的出版思路每每出自現實關懷。由厲以寧主編的《中國道路叢書》受到很多國外出版機構的歡迎,翻譯成外文出版。相近的還有反映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農民三部曲”,以及魏禮群主編的《中國改革與發展熱點問題研究》等。
另外一大塊則完全來自全新的東西。于殿利介紹說,最近經過梳理,發現這兩年來涉及的新領域很多。這兩年出版的“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就屬于文化領域中的純文化和純文化產業!拔覀儸F在正迎來一個文化的時代,文化的發展上升為主要問題,但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全忙著物質生產、吃飯穿衣等生存問題,對文化發展沒有經驗,這就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國家發展文化的經驗和成果”。叢書中的《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論美國的文化》《法蘭西道路》《戰后美國在日本的文化軟實力》《造假的知識分子》和《好萊塢:電影與意識形態》等著作,為國家政策提供依據,為文化產業提供借鑒,為文化這門學科提供基礎性的文獻。
在更為廣義的文化概念中,商務近一兩年出版的戲曲、電影類圖書也漸成氣候。于殿利認為,戲劇、戲曲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而它們在當下流行文化的沖擊下又非常不景氣。繼《再見楊德昌》等成功案例之后,商務還將繼續在電影圖書上下功夫。再就是地方鄉土文化。文化深深扎根在鄉土當中,但鄉土文化這些年來在保護和傳承方面都存在隱患!拔覀兂霭鏄I對這個問題要有高度的警覺和認識,保護這些鄉土文化,為它們流傳后世盡力”。這方面,商務2014年出版了記述廣東徐聞縣和甘肅慶陽縣悠久歷史文化的《大漢徐聞兩千年》和《慶陽通史》。接下來,商務還將策劃推出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校史著作。
于殿利所說的創新,還包括教育領域。相對于那些出教材、教輔的出版機構,商務更看重的是教育學術。“關于教育問題,尤其是全社會各行各業對教育都不是特別滿意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進行反思”。反思的成果表現為,這兩年多出版了《第二次教育革命》《大學的治理》《大學國際化》等系列口碑很好的產品。因為商務“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傳統,于殿利特別看重教育出版。在他看來,出版就是一種教育活動,而且是面向全社會的。基于這一理念,面向青少年倡導“價值閱讀”的《經典名著大家名譯》,2014年首批推出20種經典圖書。同樣和商務傳統相關的還有博物學出版。2014年,商務推出《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看不見的森林》等系列,引起閱讀熱潮,其中《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更是頻頻入選各大好書評選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