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藝術呈現歷史的生動探索

    ——常青《未名湖畔》簡析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12日11:58 來源:光明日報 諸迪

      借助繪畫的形式記錄和表現特定的歷史事件、人物,再現歷史的瞬間,這種主題性創作是美術創作的重要表現形式和傳統,歷史上產生了眾多不朽之作,成為國家歷史、民族精神的寄托。即使在攝影術產生之后,繪畫存形狀物的功能逐漸弱化的今天,依然有其重要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最寫實的繪畫也區別于攝影,它是通過畫家主觀意識的創造,融合著創作主體的主觀精神和審美趣味,遠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單純攝取和摹寫。在主題性美術創作中,除了追求表現內容的典型性和重要性外,也滲透著藝術家在藝術語言、表現手法上的追求,而其中優秀的作品總是在對題材的理解和表現上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化的創造。青年油畫家常青的新作《未名湖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曾經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考察,看望廣大師生并發表了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講話,號召青年學生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總書記的講話在全國青年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共鳴,也激發了青年油畫家常青的創作熱情,希望把這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搬上畫面。作者沒有選擇重大的場面作為敘事背景,而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的眾多場景中,將畫面定格在總書記觀看完北京大學慶祝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演出后與青年人親切交談這個場景上,刻畫了未名湖畔,博雅塔之鄰,一群年輕的學生認真聆聽總書記講話的場景。畫面中,總書記微笑站立,目光堅定自信,右手抬起,在講述著,剛剛舉行完詩會,手拿小提琴、身著五四時期學生裝的演出服的師生們圍在習總書記身邊認真聆聽,身后是北京大學標志性的風景,湖光塔影,綠樹婆娑。畫家很好地捕捉了每個學生的表情和動作細節,將人物身份和內心活動恰到好處地呈現了出來。畫家似乎在有意借用人物著裝等這些“懷舊元素”營構與歷史之間的聯系,巧妙地利用了這個現實瞬間,使畫面的氛圍駐落在現實與歷史之間。豎幅構圖,對中國山水畫透視手法的借鑒,同樣強化了空間和歷史的縱深感,也突出了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的主題。

      作為一幅大型創作,《未名湖畔》采用對稱式的構圖展開畫卷,八位青年人分為左右兩組簇擁在總書記身旁,水平構圖的處理使地平線和視平線處于同一位置,所有人的面部都是平視,這樣的畫面安排一方面顯示了如同長輩般的“習大大”與青年學子在一起的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感,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像是邀請觀眾走進畫面中去,一起聆聽和交流,使作品具有了強烈的現場感和感染力,凸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親切關懷,激發觀看者的參與感 。

      詩性表達是《未名湖畔》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常青作為長期生活在南方的油畫家,他的繪畫中往往寄注著一種詩性,從立意到筆法一以貫之。這件作品描述的事件緣起于一次以詩歌為名的聚會和寄語,學子們朗誦的詩篇是自己創作的《聆聽青年》和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畫面中心是總書記面向遠方的目光,正契合了詩中對青年人的無限期望。為了實現畫面中詩意的漫延,畫家有意安排了背景中婆娑的垂柳、微波粼粼的湖面以及開闊的藍天白云,整個畫面的筆觸雖然清晰可見,卻波瀾不驚,營造著畫面和諧的氛圍。在色調處理上,畫家選用了傍晚暖暖的霞光,很好地把握了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加適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畫家并沒有刻意去處理強烈的冷暖對比,而是突出了溫馨情調的營造。由此,從“內在詩性”到“外在詩意”,使畫面具有了鮮明的東方審美格調和時代氣息,延續著幾代人在油畫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體現了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

      事實上,英雄人物的塑造從古希臘開始就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內容和題材,并且形成了“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美學品格。與以往的領袖題材創作不同,畫家沒有采用使主人公的形象“高高在上”或者“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方式,而是運用平和而樸實的講述方式,娓娓道來,以一種平視的視角刻畫領袖人物的典型氣質和“與青年人在一起”的觀照,更好地彰顯了時代氣息,也更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與感懷。顯然在這方面,《未名湖畔》做了一次很有意義的實踐和探索。

      美術創作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又往往承擔著開創時代風尚之先的重要角色。新世紀以來,通過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一系列國家組織實施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鼓勵和引導藝術家關注歷史和現實,帶動很多藝術家積極投身到主題性美術創作中來,把對于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對精神品格的追求,貫注在對歷史精神的追溯、對現實精神的挖掘和創作技巧的探索之中,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在于它們契合了時代和人民的需要,以藝術的形式,呈現了時代精神和民族氣派,塑造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未名湖畔》作為一件以領袖形象為主題的創作,不僅是畫家個人在藝術創作上的一次新嘗試,也在多個方面為新時期主題性美術創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