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2014年輪里的文化印記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09日10:47 來源:河北日報 劉 萍

      回眸2014年度十大文化熱點

      2014年輪里的文化印記

    絲綢之路、大運河申遺成功
    非遺傳承持續升溫
    三聯韜奮書店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
    傳統文化在民間升溫
    文化部叫停國外“鍍金”

      編者按

      在許多人“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感慨聲中,2014年倏然而過,回望那些銘刻在年輪里的文化印記,不僅是對過去文化記憶的梳理,更是對未來前景的展望。2014年,是我國文化大發展之年,伴隨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呼聲,涌現出了一批文化熱點:文藝工作座談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立法、封殺劣跡藝人……它們折射出過去一年國人經歷和關注的文化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人民為中心”猶如燈塔,引領文藝工作實現新發展。

      回顧2014年的文化發展歷程,我們遴選出“十大文化熱點”,與讀者朋友們一同重拾文化記憶,展望文化愿景。

      熱點一 文藝工作座談會

      新聞背景: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來自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曲藝、雜技、影視等各領域的文藝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商文藝繁榮發展大計。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薄拔乃囀聵I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薄拔乃嚥荒茉谑袌鼋洕蟪敝忻允Х较颍荒茉跒槭裁慈说膯栴}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

      評析:新華社評論稱,72年前,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啟了人民文藝的嶄新紀元;72年后的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新時期文藝工作座談會。此次座談會科學地回答了新時期事關文藝繁榮發展的系列重大問題,是推動我國文藝繁榮發展、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的行動指南。

      熱點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聞背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薄耙到y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在2014年召開的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藝工作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迸c此相呼應,這一年,傳統文化熱在民間繼續升溫,從國學班到鄉村儒學,從漢服熱到漢字書寫大賽,從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到國產古裝電視劇登陸歐美……中華傳統文化展現出迷人魅力,令世界驚艷。

      評析:《人民日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和儲存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最廣泛的社會認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通過各種形式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解決社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更是凝聚社會共識、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厚力量。

      熱點三 一帶一路

      新聞背景:古老的絲綢之路歷經滄桑巨變,2014年6月,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的概念已經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一帶一路”的新絲綢之路概念正在逐漸升溫,它正在從概念向實實在在的項目轉移。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評析:求是理論網稱,習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強調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交流。

      熱點四 文化立法

      新聞背景:2014年,文化立法工作進程不斷加快。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穩步推進,從《文化產業促進法》起草到《文物保護法》修訂……文化立法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對立法項目分清輕重緩急,推進重點立法項目。二是強化執行,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項目進展落到實處。據了解,2014年文化部的立法工作涉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管理、文化遺產保護、對外文化交流等各個方面。

      評析:《光明日報》刊發文章稱,如何在保持文化活力和社會彈性的同時,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調整文化領域各種社會關系,保障公民文化權利——這要求必須盡快從立法層面清障,通過立法將黨和政府關于文化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固定下來,成為人們普遍的行為規范。

      熱點五 聯合申遺

      新聞背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以及涉及中國8省市的“大運河”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的世界遺產項目增至47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的申遺成功,不但豐富了我國世界遺產的類型,也標志著我國申遺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聯合申遺。

      評析:絲綢之路是世界上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跨國聯合申報的形式成功入選世界遺產的項目。而大運河的成功申遺使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在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億萬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人民網評論稱,申遺成功,讓保護的重任提上日程,接下來,如何更好地進行深入研究,讓絲綢之路、大運河的文化內涵植根于國人心中,或許應當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更深層次問題。

      熱點六 文藝志愿服務

      新聞背景:2014年,中國志愿服務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不斷出現探索志愿服務發展的機制創新模式。文藝家參與志愿服務成為2014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4年,《中國文藝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施行。

      評析:《人民日報》評論稱,志愿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呈現,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成千上萬的藝術工作者在各級志愿者協會和文藝志愿者協會的領導下,紛紛走向基層農村、田間地頭,為老百姓送去文化甘霖,把文化的種子撒向廣袤的原野。

      熱點七 非遺傳承

      新聞背景:2014年,是我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十周年。十年間,中國已成為擁有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最多的國家,贏得了締約國的贊譽。2014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98項,至此,我國國家級非遺項目達到1517項。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藏,面臨瀕危的非遺項目,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非遺傳承保護的新途徑。

      評析:求是理論網對此評論稱,履約十年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有必要對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進行反思:如何傳承前人智慧、延續文化薪火、豐富文化多樣性?怎樣才能讓非遺的精髓真正傳承下去?如何讓非遺真正走入年輕一代的心靈?

      熱點八 封殺劣跡藝人

      新聞背景:2014年歲末,北京市公安局發布歌手尹相杰涉毒被抓的消息。至此,2014年涉毒被抓的明星已達12位。2014年,對于演藝圈來說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因為吸毒、藏毒、容留他人吸毒以及嫖娼而被抓的明星層出不窮。為此,9月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專門下發“封殺劣跡藝人”的通知:禁止有涉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出鏡、出聲。

      評析:2014年,演藝圈丑聞不斷,從編劇導演到歌手演員,紛紛陷入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的泥潭,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某些明星的不良行為對其青少年粉絲們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新華網評論稱,對劣跡藝人采取限制措施,整肅失范藝人,重尋藝德,無疑是一項積極的舉措。

      熱點九 24小時書店

      新聞背景:北京三聯韜奮書店2014年4月8日起試行“24小時不打烊”,在實體書店普遍生存艱難的時候,這家老牌書店逆勢而上,為讀者點亮了一盞明燈。4月22日,李克強總理致信三聯書店全體員工,勉勵他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隨后,全國各地“24小時書店”紛紛涌現,為國民閱讀點燃了一盞“長明燈”。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及財政部出臺補貼實體書店的有關政策,斥資上億元扶持實體書店。

      評析:隨著全民閱讀首次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2014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倡導全民閱讀”,我國的讀書風氣日漸濃厚。讀書不僅事關個人修養和國民的整體閱讀水準,也會持久影響整個社會和全體國民的道德水準。人民網稱,“24小時書店”作為創新文化消費的“試驗田”,這種新的經營模式能否讓實體書店走得更遠?一切都需要時間的檢驗。

      熱點十 叫停國外“鍍金”

      新聞背景:長期以來,國外“鍍金”在文藝圈被稱為“自欺欺人”的頑疾,屢禁不止。2014年7月,文化部出臺《關于堅決制止國內藝術團組赴國外“鍍金”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來,國內一些藝術團組和社會團體以“文化交流”的名義,進行國外“鍍金”性質演展活動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些活動通過不實報道或炒作來達到撈取名利的目的,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也損害了國家藝術尊嚴,助長了形式主義之風,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通知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堅決阻止各類“鍍金”活動。

      評析:《人民日報》指出,鍍金演出盡管給許多團體和演員的從藝履歷罩上了一層光環,提高了身價,但多是自欺欺人,欺蒙了國內輿論和觀眾,也給出國演出帶來了繁榮的假象。該通知在文藝界和全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各種形式的出國鍍金演出紛紛偃旗息鼓,一些名人還主動站出來從自身說起,尋找鍍金演出的根源,也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