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李寅飛:說相聲的“清華博士”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09日10: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柴逸扉
      

      前不久,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在北京落下帷幕。這次大賽涌現出不少具有高學歷的年輕相聲演員,其中還有一位叫李寅飛的清華博士更是“引人注目”。

      “高學歷”增添作品“文藝范”

      白襯衫、休閑褲、小平頭;笑起來時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縫,豐富的臉部表情很有喜感;開口說話時,總是帶著相聲演員常見的“抑揚頓挫”,左手還會不自覺地將右手袖口的扣子解開,像穿著大褂時一樣將袖子挽了一小截上去。

      這就是李寅飛給記者的最初印象。自童年起他就酷愛相聲,聽磁帶自學成才。高三時,此前從未登過臺的他,憑借日常積累成為清華大學唯一一個被錄取的曲藝特長生,進入了新聞與傳播學院。如今,他已經完成本科、碩士學習,進入博士階段。讀博能讓時間有彈性,方便安排演出和節目錄制。另一方面,學習也能讓李寅飛對相聲、對曲藝有進一步的思考。

      李寅飛表示,雖然演員上臺主要還是看表演能力,沒有觀眾會在乎你是不是博士。但對他而言,“高學歷”并不是噱頭,多年知識的積累能幫自己在創作時注重挖掘“文化知識點”,讓作品更有“含金量”,增添“文藝范”。

      “比如這次大賽的作品,原名叫《大話魯迅》。這需要足夠了解魯迅先生的相關作品以及文中的主人公和故事內容。魯迅先生有句‘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的話一直廣為流傳,但我在段子里強調了原話應該再加上‘血’,出自許廣平《欣慰的紀念》。”李寅飛說到。

      無論是“祝福故鄉鑄劍白光,社戲非攻立論無常”的貫口活表演,還是“華老栓,給兒子治病把藥找;血饅頭當成救命稻草。孔乙己,讓人家把腿打斷了;只落得小命都難保”的數來寶,都體現出李寅飛作品“寓教于樂”的特點。

      “我希望自己的相聲也能像‘百家講壇’一樣,把知識融入段子。能比易中天、紀連海老師講課更有意思,這也是我說相聲的目標之一。”李寅飛笑著告訴記者。

      “傳播學”帶來的“相聲思考”

      作為傳播學專業的博士,李寅飛不僅挖掘作品的知識點,還非常關注曲藝的表現形式、受眾群體、傳播方式等內容,表現出比普通相聲表演者更為深入的思考。

      在讀書期間,李寅飛做過很多關于相聲的論文,而他正在準備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民間說唱藝術的都市傳播》。

      “多年來傳播學的學習對我思考相聲甚至整個說唱藝術表演的現狀和發展有很多影響。我的受眾是誰?我要用什么樣的傳播手段?觀眾在什么條件下會愿意接受我的表演?這都是傳播學會關注的內容。尤其在當下,很多段子剛說就出現在了微博和朋友圈里,下一次還要怎么說才能逗樂觀眾,這就是很現實的問題。”

      另外,李寅飛還表達了對未來相聲發展的看法:“時代的變化,需要我們調整對相聲表演的藝術認知。相聲的魂是‘語言的藝術’,但具體形式需要我們不斷創新調整,勇于借鑒和吸收姊妹藝術,努力嘗試新內容新形式新手段。”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