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胸中藏丘壑 道藝留古風

    ——讀李琦山水畫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07日10:46 來源:中國藝術報 董培升
    丹崖巨壑圖  李琦 丹崖巨壑圖 李琦

      山水畫的藝術語言得益于中國哲學與山水詩歌意境。

      像孔子的“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像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像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像禪宗的“一粒沙中觀世界,一朵花中見天堂,一手掌中抓無限,一小時中握永恒”的禪境等等,都以為山水自然值得人們效法與崇拜。這種“天人合一”觀蘊含著精微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依托。

      李琦崇尚宋元時代畫風,尤其推崇那種宏闊幽邃、靈秀華滋的藝術風格。他的畫兼工帶寫、清逸秀勁、神韻古雅,審美嚴謹精致、蒼渾老辣,既讓人感受到傳統山水畫雋永無窮的魅力,也體現了北方山水壯闊雄偉的特點。他胸藏丘壑,將一種“發天地之虛靈,賦山水以情致”的人文關懷注入創作里,著力表現重巒疊嶂,逶迤蜿蜒,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其間的古樹參天,盤根錯節,不枝不蔓,似變未變;流水潺潺,薄風微微,漣漪蕩漾,綿長不盡;須臾間浮現的瓊樓宮闕、樵夫飲者,深諳著人間煙火的氣,對自然的領悟可謂得其真味。

      遵循著中國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傳統,李琦深解中國文人歸隱田園,寄情山水、追求安逸、寧靜、清遠、玄妙境界的文化精神,在傳統中汲取營養,既不墨守成規,也不盲目創新,又對于傳統繪畫技法作了合情合理的嫁接、取舍和揚棄,使之更有時代感、現代感。他試圖探索那令人感動的生命意旨與山水萬象神遇跡化,把握天地宇宙的文人精神于生命創造之中,以真摯深厚的人間情愿及生命關懷,給人以某種感念和遐思。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代文化精神中的知識分子,我為李琦堅持傳統的創作與對傳統的創新那股韌勁和精神所感動。

      李琦的山水畫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功力扎實、精致,沒有絲毫糊弄人的感覺。李琦追求的是一種山水詩般的“意境” ,“以我觀物” ,感受、表達主客觀融一的“有我之境” ,在作品中灌入客觀風景的形象美、線條美、動態美、韻律美,使各種不同的意象重疊交錯,在現實事物的審美觀照里把握生命本質跳躍的脈搏,組成像交響曲般既有節奏變化,又蘊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超越和對終極關懷的追索。在筆墨組織上,他秉持著白就是虛、疏,黑就是實、密,黑白呼應滲透,使黑中露白,白中見黑,計白當黑、墨出形、白藏象的原則,隨其畫家用筆的老辣勁健的筆墨線條變化,巧妙運用皴、擦、點、染,創造出濃淡、干濕、虛實的萬千墨象效果。

      李琦的山水小品講究“悠然野趣” ,描繪閑靜安謐的田園生活,遁出詩意禪境。其中的小橋流水、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閑雅風情、浪漫情懷、幽雅意韻,既是傳達傳統文化風尚,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有一種自在飛花輕似夢、細夢如愁花絲雨的感覺。細細品味,其筆意細膩,沉著流暢,構圖典雅,精到傳神,源于自然山水美,又美化著山水自然,那種曠逸恬淡寧靜和諧的情調,就像一首婉約的宋詞小令,體現了畫家的匠心獨運和人文主義情懷。

      李琦山水畫追求的是一種虛靜空明、洞悉內美的境界,是一種淡泊寧靜而心底光明的境界,是一種人的精神與自然氣韻和諧的境界。李琦以錯綜交織的詩筆和“渲淡”“破墨”及皴點等表現手段,心隨筆運,心手相映、氣韻貫通、盡意暢達。所造氣象天然去雕飾,自然天成,將山水的雄、奇、險、秀、幽、暗自然風景充分表達,令觀者讀后少了一份狂熱的躁動,多了一份詩意的靜氣;少了一些橫流的物欲,多了一些率真無邪的悠然。尤其在飽含著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的同時,跟太行山慷慨激昂、雄渾壯闊的現實格調相結合,為李琦找到了打開山水自然的“鑰匙” 。

      中國山水文化博大精深,如同江河一般奔騰不息,溪水一樣綿延不絕。李琦以自然山水為素材,將超然襟懷與蕭疏清曠的山水融為一體,講究意在筆先和追求自然,取象而不被象所累,書物而不為物之表所惑,彰顯清幽絕俗的意境。“空山鳥語清聲遠、流水花開煙渚深” ,從李琦的自題山水詩句里,我們不難看到他通過自我修持以融入大化的人文境界,是品格、格調與技藝的融會,是道與藝的統一。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