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戰神》背后的警醒(邊國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06日10:14 來源:解放軍報 邊國立

      電視連續劇《戰神》講述的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某部龍馬支隊與其他抗日武裝力量團結御侮的悲壯戰斗歷程。創作者站在歷史真實基石上,以帶有傳奇性的正劇樣式,塑造中華民族不屈外侮的戰神形象,是抗戰題材劇的新收獲。

      戰神,稱號響亮。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就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戰神刑天形象。電視劇《戰神》將古戰神形象賦予歷史和時代的新內涵。從文化傳承看,被稱贊為“戰神”的主人公龍大谷承繼了古刑天的猛士氣概,是被侵略者逼出來的敢于拼殺絕不服輸的猛將,但又與一些同類作品中側重塑造的虎虎生威的虎將形象有所不同,更不同于那些“雷人”“神人”形象。他有智慧但并非所謂“神”算,也有復雜戰爭態勢下的坎坷艱難。他性情直率,時有隨性,但絕不亂來,上級領導要他上交火車運輸的彈藥給獨立旅,他雖不情愿,但依令而行。他是在遵守黨紀軍規前提下發揮個性才能的八路軍指揮員,是創作者老老實實從生活中“雜糅種種、合成一個”的藝術形象。更有意味的是,《戰神》講述的并非是個人的英雄傳奇,劇中如龍大谷指揮3個連兵力打敗日寇柴田大隊、與川軍馬錚部消除隔閡共同御敵、與國民黨軍嚴振藩師共同對敵作戰,龍大谷的指揮才能處處與各種抗戰力量融合一體,《戰神》始終呈現著的是整體力量迸發的威力,各種情感波瀾、人物關系串聯著抗敵將士厚重的愛國之情。因此,戰神之“神”彰顯的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氣概。戰神的尊稱是靠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精神,靠不屈不撓的戰斗意志和付出重大犧牲贏得的。

      《戰神》堅決擯棄了那種對敵寇漫畫式、游戲式表現,不僅表現日寇戰場上的兇惡,還重筆揭露侵略者的毫無人性,諸如,柴田少佐率兵狂殺國軍的傷兵;偽裝成八路軍的日寇獸兵血腥屠殺八路軍醫院人員;柴田在指揮樂隊奏樂后,喪心病狂用機槍掃射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用軍刀砍殺中國孩童;這一切都是在蓄勢。這種蓄勢還包括一些細膩的筆觸。比如,做花炮小本生意的李響父子,送貨途中休息,剛剛還吃著干糧說著生意的艱難和期望,轉眼間李響的父親就被路過搶劫花炮的日寇用刀扎死。龍大谷率隊準備炸日寇機場,而與日寇機場有關的重要情報是戰士王義被日寇血腥毆打時用手語傳遞出來的。這些都刺痛著觀眾的心!悲而怒,怒而戰。正如龍大谷所說:我這個戰神是給逼出來的!日寇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累累暴行,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能出戰神,日寇對中國人民的累累暴行,讓我們相信為什么“外寇侵我,我必成神”!

      電視劇藝術的終端效應,第一位的應是創作旨歸的高效率播撒。《戰神》傳播的不懼外侮的民族精神,在全劇結尾處有意味深長的表達。龍大谷在解放大西南勝利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是點睛之筆。他說,今天的生活,是多少戰友用熱血生命換來的,咱們得珍惜呀!和平時期就不需要戰神了嗎?和平時期更需要戰神!60多年過去了,這歷史的呼聲引發我們思考和共鳴。前輩為什么要浴血打仗?我們怎樣發揚戰神精神?看歷史戰爭電視劇,不僅僅是被感動和緬懷,那千千萬萬有名無名的“戰神”在警醒著后人,如何讓前輩的犧牲不白犧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