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舞蹈,真好!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04日10:20 來源:解放日報 黃豆豆
      ▲步入而立之后,黃豆豆又編又演。   ▲步入而立之后,黃豆豆又編又演。

      圣誕節前的最后一個周末,結束了為音樂學院打擊樂系新劇目的形體指導,走出校門。由汾陽路拐彎走上華燈初上的淮海路,望著一路彩燈、禮盒,以及滿街派送打折傳單的“圣誕老人”們,我突然意識到2014年已近歲末。

      這一年,除了同往年一樣在演出、創作、錄制電視節目中忙碌外,有哪件事是最令自己難忘的?有,現場親眼觀賞了NDT(荷蘭舞蹈劇場)的新劇目公演。

      正如每一位球迷心中都有一支“神級球隊”,每一位舞者心中也有一支“神級舞團”,而NDT正是我心中的“舞林天團”。

      第一次觀賞到NDT的舞蹈還是18年前的事。那時我還是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學生,主教編舞課的肖蘇華教授給我們全班同學播放了來自NDT藝術總監伊利·基里安的舞蹈作品錄像。如果我的記憶沒有出錯的話,那天應該也是個臨近圣誕節的日子。教室外,北京冬天的風刮得塵土滿天飛;教室內,全班同學裹著大衣擠成一堆,領略著舞蹈藝術超越語言和文字的魅力。

      那天,出了教室的門,走在北京的寒風中,我對自己說:“舞蹈,真好!”

      畢業后我回到上海工作,每每碰上沒有演出任務的周末,“淘碟”成了我最大的業余愛好。無獨有偶,正是在這條汾陽路上,我淘到了人生中第一套來自NDT的舞蹈VCD。如獲至寶的我欣喜若狂,回到家一次又一次反復觀賞。一直到今天,“D9”時代即將被“藍光”時代所取代,而我卻一直細心珍藏著那套VCD。偶爾,當妻子和孩子靜靜睡去時,我一個人插上耳機,觀賞著畫面清晰度極不穩定的這套VCD,心中則漸漸激起越發純粹的藝術激情。

      2004年歲末,應歐洲一家電影公司的邀請,我擔任了舞蹈電影《愛人》的舞蹈編導及男主演。電影中所有舞蹈部分的錄制和后期制作,都在芬蘭赫爾辛基完成。為了盡可能拍攝出一流的舞蹈電影,整個主創團隊制定了周密且高負荷的拍攝方案,因此對我和舞伴的體力、耐力、毅力也形成了極大的挑戰。加上芬蘭位于北極圈內,每到冬季一天中只有4個小時左右有陽光,而工作中的我幾乎一連10天沒有見到太陽。超大的工作負荷量加上極端的生活環境,令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倦意。幸運的事發生在一個周末,那天是錄制期間唯一一個下午便收工的工作日。為了調整我的精神狀態,妻子悄悄買了兩張當地舞蹈團的演出票,令我倍感意外的是當晚最精彩的一個劇目,正是翻版自伊利·基里安的作品。純凈的舞臺、精美的編排、滿溢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精彩的呈現,舞蹈藝術的魅力與力量融化了我心中的倦意,激起了我心中的創作熱情。

      那天,出了赫爾辛基市立劇院的門,踩著大街上厚厚的積雪,我內心對自己說:“舞蹈,真好!”

      從2006年開始,我力求從原先單純的舞蹈演員發展成創作型的舞者,有幸領受師友知遇之恩,先后參與了大都會歌劇院《秦始皇》與《霍夫曼的故事》,百老匯音樂劇《李小龍》、世博主題演出《城市之窗》、音樂舞劇《木蘭》、樂舞劇場《莊周夢》、舞劇《紅山女神》、視覺樂舞《鏡界》的創作,擔任舞蹈編導及主演。其實,不論是歌劇、舞劇、音樂劇、主題演出,也不論是與美國、西班牙、日本及香港地區的藝術團隊合作,我在以上所有原創劇目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立意核心——以中國文化為根基,進行跨界融合創作。

      當然,就藝術創作而言,各種理念與理論一旦落實到具體的藝術創作時,總會碰上這樣那樣的問題。通常,每當進入創作瓶頸時,我最常做的事就是:關機、閉門、邊看NDT的舞蹈邊思索。在眾多NDT的舞蹈劇目中,跨文化跨舞種進行融合創新的最佳作品首推《足蹈大地》和《月光仙子》。在這兩部作品中,伊利·基里安分別以澳洲原住民舞蹈和東亞傳統舞蹈為創作切入口,融匯發展出帶有NDT自身藝術標識的舞蹈作品。

      說到跨界融合,幾周前我接到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系副主任楊茹文教授的電話,邀請我去試聽由羅天琪老師創作的最新打擊樂作品《古風》,并擔任這部作品的劇場儀式及形體指導。電話中我一口答應,因為楊茹文教授是我十多年的藝術合作者,我所有舞蹈音樂的打擊樂部分幾乎都由他和他的團隊負責演奏錄制。在《古風》的整個排練過程中,我力求在尊重傳統打擊樂演奏模式的前提下,融入劇場儀式的演出概念,而演奏形體部分也絕不是“讓樂手跳舞”,而是強調打擊樂演奏時肢體的自然律動,以發展形成緊扣樂曲律動的接近舞蹈的形體動律語匯。上音的同學們排練非常努力,僅僅兩天后就有了較大的提高進步。唯一遺憾的是,作品的首演之日我恰巧在其他城市有演出,不能與所有主創和同學們一起經歷,但我始終認為,每一個藝術作品,當我們在用心創排的同時,我們已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一同注入其中。此后,即便演出時我們不在現場,我們的情感和精神卻永遠會和藝術作品形神不離。

      因為有了這次合作,也就有了本文開頭的2014圣誕節前漫步汾陽路那一幕。歲末的這一場漫步,讓我感到了從舞蹈之路一路走來的成長中的充實,充實中的暖意。其時,離自己第一次領略上海這座東方魅力之城的圣誕氛圍,已有25年了。那年,我12歲,帶著自己的舞蹈夢想從浙江老家來到這座城市。此后,我在這里學舞蹈、跳舞蹈、編創舞蹈,從一個調皮的孩子到走上工作崗位,再到為人夫、為人父,吸引人們對舞蹈顧盼的眼光,我真的是個幸運兒。

      生命中,能得到藝術之神眷顧的人,是無比幸運的。此刻,走在迎新年氛圍洋溢的淮海路,我內心對自己說:“舞蹈,真好!”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