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從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陡然一轉,五彩繽紛的羅源村一下子便闖入了眼簾。與一路固定的白墻黑瓦型徽派建筑不同,羅源村的外墻被涂刷為紅、黃、藍、紫等近10種顏色,色彩斑斕,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這個位于浙江省浦江縣西南部的小村落被譽為“中國彩色第一村”,是中國成千上萬計鄉村改造中的一次嘗試,其規劃設計的重要參與者,即有浙江美術館調研員尹舒拉和他的妻子王少求。
尹舒拉與王少求是一對因畫結緣的夫婦,在尹舒拉的畫筆下、鏡頭中,王少求永遠都是最美麗的風景。12月9日和16日,“鄉關何處——尹舒拉的繪畫世界”和“鳳凰涅槃——王少求行為藝術展”“我的模特 我的妻——尹舒拉太太專題攝影展”分別在浙江美術館和杭州唐云藝術館開幕,這對從麗水走出的畫家夫妻用他們的畫筆和鏡頭展示了一個充滿情感和愛的世界。
尹舒拉,一直在尋找故鄉
晚煙、夕陽、暮雨、清泉、古樹、歸牧……尹舒拉的畫就像是一首首田園詩,幅幅有境界,件件意不同,牽動人的情思。“鄉關何處”取自于《黃鶴樓》中“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不僅寄托著唐代詩人崔顥的思鄉之情,也是尹舒拉對故鄉情感的真實寫照。“我走遍了中國的2/3,回顧走過的路,我發現我一直在尋找故鄉,但是故鄉已經物非人非,它存在記憶當中。”尹舒拉說,他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即故鄉、他鄉、不知他鄉是故鄉。
尹舒拉1954年生于浙江青田縣,上世紀70年代初師從陸儼少學習山水、蘇淵雷學習詩文。1980年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科,先后師從孔仲起、童中燾、陳我鴻、曾宓游等。作為浙江美術館建館開館的全程見證者,尹舒拉也是浙江美術館有史以來第一位退休的正式員工。本次展覽展出了尹舒拉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主要作品300余幅,包括中國畫、瓷畫、金漆以及彩色鄉村藝術改造方案等,集中反映了尹舒拉40年來對藝術的不斷探索和藝術理念的不斷拓寬。開幕式上,200多位鄉親從麗水趕來看展,其中還有60年前為尹舒拉接生,如今已97歲高齡的接生婆婆。而因為觀展人數眾多,老鄉們索性包了幾輛大巴,浩浩蕩蕩赴約而來。
尹舒拉的作品大氣磅礴,也充滿了生活情趣。他的許多畫作都凝聚著濃濃的家鄉情誼,如巨幅畫作《我曾歷經滄桑》畫的即是家鄉的地標——大榕樹。“這幅作品完全是憑借兒時的印象所創作,小時候站在樹下抬頭的場景一直刻在我腦海里。” 尹舒拉說。除此之外,《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爛船坑》、《云和梅源梯田》、《碧湖水閣一人家》等,也是他在家鄉麗水的寫生之作。展覽中的玻璃藝術也極為搶眼,如《昆侖系列》、《天國》等,色彩絢麗、開合有度。
“古人心、造化跡、自家魂”是尹舒拉對傳統中國山水畫理論和技法研究所提出的學術主張。他認為:“生活和美,是繪畫的兩個支柱。愛是藝術的出發點和終點。”所以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張揚和藝術的熱烈,并且較少受到題材和體裁的限制。尹舒拉認為,生活中處處皆可入畫,處處皆是畫景。只要是好東西,不管是古的今的,名家的或無名之輩的,都能吸收過來,變成自己的營養。尹舒拉愛書也愛讀書,也寫散文和律絕之類的舊體詩,詩中時有佳句,并先后出版散文、詩文集。
王少求,我筆寫我心
作為江浙一帶知名的女藝術家,王少求與尹舒拉同齡同鄉,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人文以及青山綠水、田園曠野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她率性、奔放的天性和大度開闊的胸襟。在她與尹舒拉未相識時,年輕的尹舒拉即在青田寫生時畫過她的家——《青田鶴城寫生》,這幅作品也在展覽中呈現。
與尹舒拉在山水間的志向不同,王少求則常常留戀于花鳥。她更善于在一鳥、一蛙、一葉、一草中展現大世界,寥寥幾筆,卻回味無窮。如她筆下的蓮蓬向上展開沉實的樣子與荷葉下垂不堪重負的樣子,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蕉葉下的那只烏鴉有著狡黠的眼睛;線條勾勒出的蘭花、枇杷……都頗具神韻。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如今已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因緣際會與王少求相識,又因為“更重要的是少求女士大作對我的沖擊”而為王少求寫下一篇《小女子大寫意》的文章,后被賈平凹等收入《美文十年作品精選》、《名家名篇散文精選》。在那篇文章里,初識王少求的莫言對王少求的才藝和作品十分欣賞,以至于他翻來覆去地讀王少求的畫集,愛不釋手,如飲美酒。“王少求的夫君畫的是山水,技藝也不凡,但兩本畫集擺在一起,我更喜歡王少求的這本。尹君的修為似乎更在少求之上,可是他的畫為什么不像少求的畫那樣打動我呢?我想大概王少求在提筆作畫的時候,考慮的問題比她的夫君少一些吧?她可能沒有尹君那么多理論,她可能比尹君多了些對藝術的直覺。她認為畫畫就是畫畫,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我筆寫我心,于是就具有這種直入人心、見性見靈的力量和魅力吧?”莫言寫道。
生活中的王少求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和文化滋養的人,她不僅有自己的美術館,有集起居、會客、藏書、閱讀于一體的“少求書屋”,還有反映家庭生活和記憶的私家雜志《少求書屋》。在藝術創作上,她的興趣也遠不只國畫,油畫、雕刻、陶瓷、公共藝術、行為藝術等,她都樂此不疲。同時,她也經常外出寫生和旅游,創作了大量作品。2012年,她與尹舒拉、朋友呂煥錄以及愛犬壯壯,從杭州出發,途經巴顏喀拉山,入可可西里無人區翻越昆侖山,涉柴達木盆地,穿過秦嶺,到達柞水,又回西安返回杭州,歷時20余天,行程9800公里。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可可西里寫生,牧民幾案上的圖案、經幡、馬匹等都成了畫中之物。之后,王少求不僅為此專門出版了畫冊《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尹舒拉也在“我的模特 我的妻”攝影展中呈現了許多本次寫生的畫面。
王少求與尹舒拉不僅是一對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一對心靈上的伴侶,他們已攜手走過了30多個春秋,愛和藝術會繼續陪他們前行。記者 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