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小說評論》30年 >> 正文

    施戰軍發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2月16日14:45 來源:中國作家網

      首先必須表達一個謝意,《小說評論》曾經發過我最任性的文章,那時候還小,斗膽的給王愚老師寄了一篇稿子,告別新生代,可以說是我自己的批評生涯里邊非常重要的小短文,可以說我們之所以能從事文學批評還有一些勁頭,就因為有像《小說評論》,像《文藝爭鳴》,像《當代作家評論》,包括《新華文摘》這樣一些同仁,這樣一些朋友他們對你的賞識,才得以把我們這份職業做起來,所以必須表達一下這個感謝。

      說到我們會議的主題,我覺得文學批評它是一個特別復雜的勞動,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言說方式,非常復雜,但是我覺得基本上可以這樣來認識它,它的對象,就是它針對的東西大致分成兩個指向,一個指向是與思潮相關,這個思潮就是包括現象、包括創作現象等等一系列問題,再一個就是我們文學批評如何面對最好的作品,也就是經典的問題,思潮它是從創作現象開始梳理出來的,經典是從作品對象里面挑選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說到文學批評的時候,我們不要縮略自己的工作,一方面要剜爛蘋果,一方面選好蘋果,選好蘋果的任務更重,這是我們文學批評的基本任務。作為文學的批評,這兩點上我們可以這樣布排下去,我們每一種倡導都基于鮮活的事實,文學經常有倡導工作,總結性的工作,它有一個具體的創造,確實有一種引導的作用,每一種倡導都基于一種鮮活的見識,有些具體的文體無法容納,這個分析構就應運而生,每一種預見,批評要有預見,每一個預見就要觸碰板結的現狀,承擔起批評的使命,文學批評我覺得它主要的東西,雖然是對文化生活或者我們社會影響不大,但是作為文學生活來說,作為文學社會來說,文學批評起的作用比創作要大,就是說文學社會、文學生活的基本緯度,文藝批評它會給一個清晰的勾勒,這些我們創作是怎么樣的,怎么演進過來文學批評必須做好,它和文學社會更加緊密,從現象到思潮的研究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再一個就是從作品對象到經典的角度上說,我們有兩個落點,一個落點是具體的創作,就是正在發生的創作,批評家必須保持對于現場的敏感,這種現場敏感憑借著自己的文學知識儲備,憑借自己的審美訓練,審美經驗和悟性,我們在發展文學的潮涌里面發現可以流入,可以指出的那些生命,就那些好作品,具體的創作或者具體的現象,這是一個落點。還有一個落點事實上就是我們不能回避的文學史的落點,文學一直有一個觀點,文學批評事實上是一個百度之舟,把一個污雜的創作運到對岸,因為我們不用往前看,就是從這100多年的歷史里面它就是這樣的,通過梳理,比如一個一個十年的梳理,像《小說評論》30年了,《人民文學》65年了,當年一個新的思潮過十年以后,新文學大戲該開始了,我們文學作品序列、秩序,所謂的倫理就開始得到重建,文學史開始成型,批評家要完成這樣一個任務,要有這樣的準備,不能整天在懵懵懂懂的認識里面浪費自己的學術,我覺得要有一個落點,要有一個雄心,就是要為文學史做點什么,所以我今天在這兒開會的時候,我剛才有一個感慨,西安的會議拿文學館來開,文學館的館長在西安服務,他提出當代文學經典化的問題我覺得非常重要,也指出了批評家應該做的出來,當代文學我們批評家有沒有勇氣把它經典化,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繼續思考,借助這個會,反思批評現狀,重建批評倫理的時候,這個問題應該被擦亮,謝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