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強化民族藝術的精英意識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2月16日10:19 來源:內蒙古日報 王宏偉
    李苦禪作品《紅梅竹石圖》 李苦禪作品《紅梅竹石圖》

      要重視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精英化,使藝術家,尤其是民族地區的藝術家強化自己的“文化自覺”意識。

      一個相對地域或一個民族的藝術,如果沒有相對精英化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只是簡單地停留在表象的描述中,勢必會造成該地域或該民族的藝術創造失去精神和價值上的導向而呈現一種簡單化和庸俗化的現象。不久之前,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意識形態的關系,在藝術觀念上一味強調“為人民大眾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而精英層對藝術的理解卻受到一概否定,迫使很多中國畫藝術家放棄對傳統筆墨的研究,造成中國畫傳統藝術形式的斷裂。如若沒有潘天壽、李苦禪等老一代藝術家對傳統的拯救,那么“文革”后,“中國畫的發展恐怕將處于后繼無人,不堪設想的境地”。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也是潘、李等國畫家在藝術上的“文化自覺”的表現,從具體的行動上響應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藝術觀。中國畫與民族題材雖不是同一層面的問題,但這至少給予我們今天的美術創作以很多啟示。作為民族題材的美術創作,首先應當強調其民族性,這是基礎和前提,更為深層的是要站在民族性地域性的基礎上突出藝術的精英化,要有相當數量的精英藝術家突顯其精神價值和精神導向。只有這樣,才能使從事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藝術家樹立自己的“文化自覺”意識,并使其不斷得到強化,民族題材美術創作才能真正發揮自己在社會文化體系中獨有的作用,否則,就會使其流于一種表象的風情和風俗的描述而迅速地遭到歷史的遺忘。

      當然,如此強調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不是要故弄玄虛,肆意夸大地域與民族的意義,也“絕不意味著要搞文化藝術上的自我保守和自我隔絕,而是在知己知彼和注意廣泛吸收營養的情況下,堅持從現實生活出發,做富有本土特色的創造”,以豐富當前的美術創作。而其更為深層的意義在于,美術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事關中國美術的全局,事關中國美術的“文化自覺”性,甚至也是當代中國藝術面臨的抉擇和出路問題。也就是說,民族題材美術的豐富和強化對于中國當代美術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美術的不斷成熟和其在文化全球化挑戰下的文化品格問題,這似乎為回答本文開始時提出的對中國文化進行復興和弘揚,以及中國本土文化的轉型等問題,提供了某種有益的思考和具體的操作方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