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戲劇院團 >> 正文
從滁縣地委文工團到滁州演藝集團,名稱變了, 演員換了,但面向農村的宗旨一直沒變
不謝幕的農村大舞臺
初冬的上午,安徽滁州演藝集團組成的“送戲進村”演出隊來到了定遠縣吳圩鎮站崗村。聽說城里專業演出隊來村里送戲,雙目失明的60歲老人齊家龍在親屬攙扶下,早早搬著凳子來到村籃球場上。演出開始后,老人和著音樂打著拍子,聽得十分投入。75歲的老人周恒峰十分喜愛黃梅戲,聽完黃梅戲聯唱后,他連聲說“過癮、真過癮。”
毛澤東同志曾為滁縣地委文工團(后更名滁州文工團)親筆題詞“面向農村”,這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文藝團隊。2010年6月,文工團改制后掛牌成立滁州演藝公司,今年更名為滁州演藝集團。滁州演藝集團秉承“面向農村”的精神,從今年6月底開始,組成了2支演出隊“送戲進村”,平均每天2到3場演出,給農民朋友送去了文化大餐,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
“農民太樸實了。”演藝集團戲劇院院長沙紅說,今年7月的一天,演出隊到定遠縣農村送戲,因路不熟找不到要演出的行政村,便向一位正駕駛拖拉機干活的老人問路,他得知演員是來村送戲的,隨即放下手上的活,主動上了演出隊的大客車帶路,車行駛了10多分鐘才到達目的地,老人又徒步返回自家的承包地,汗流浹背地抱來幾個大西瓜,讓演員們吃瓜降暑。
青年演員王偉唯說,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每次看演出胸前都掛滿了勛章。還有一次,“演出中途下起了瓢潑大雨,村民們打著傘不肯離去,他們的舉動激勵著我們,妝被沖掉了,演出服也濕透了,但大家還是堅持演完了所有節目。”
農民的樸實讓演員們感動,農民對文藝的迫切渴望更讓演員們堅定了面向農村為廣大農民服務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讓節目合農民的口味,演出隊排練了反映鄰里關系的小品、反映農村實際的相聲等節目。這些節目找到了農民的關注點,因而受到了他們的喜愛。
舞美中心副主任王昕說,送戲到農村,只要有地方搭舞臺、接電源就行。考慮到可能會停電,就把音響里的所有音樂存進手機,以防萬一。有一回演出時真的遇到停電,手機里存的音樂派上了用場。夏天,不管多熱,演出隊也要把流動舞臺車開到太陽下,就是為了把大樹下的陰涼地方給農民朋友留著。演藝集團的演職員用行動來報答農民的關懷和渴望,在文藝這個小舞臺上演了奉獻農村,送歡樂給農民的一臺人生大戲。
演出隊送戲進村,絕不給村里添一絲麻煩。今年10月31日,滁州演藝集團“送戲進村”演出隊22人乘車出發,經過2個半小時的顛簸,來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定遠縣三和集鎮練鋪村后,大伙就忙著搭建舞臺、懸掛橫幅、架設音響設備,演員在客車上化妝、穿演出服。10分鐘后演出開始了,伴隨著歡快的樂曲聲,練鋪大街頓時熱鬧起來,流動舞臺前匯集了200多位農民。在100分鐘的演出里,臺下歡笑聲、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后,演出隊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從鋪村演出,結束時天已擦黑,在回來的路上大家都就著礦泉水吃著面包。
演藝集團負責人介紹,改制以來,集團先后舉辦了“美好新滁州”滁州市春節聯歡晚會;2013年至2014年,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演出活動,行程30000多公里,涉及全市8個縣市區147個鄉村、大中企業、建設工地、居民小區,接地氣、凝能量,共演出150余場。“面向農村,演給農民看成為集團永恒的主題,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