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賴聲川《冬之旅》 :生命充滿困惑與華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2月15日10:55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婷
    《冬之旅》海報 《冬之旅》海報

      “起身的時刻,不該我來決定;黑夜中的道路,唯有自己找尋。陪伴我旅程的,只有月光下的陰影……”德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繆勒在其詩作《冬之旅》中,講述了潦倒男子風雪夜的不歸旅程。1827年,舒伯特去世前,根據其中的文字譜寫了同名大型聲樂套曲,將繆勒筆下那個孤寂、苦悶的靈魂付之以跳躍的音符。而今,由臺灣導演賴聲川執導,萬方編劇,藍天野、李立群主演的話劇,也取名為《冬之旅》 。這部即將于明年1月15日至18日亮相北京保利劇院的作品,與繆勒或者舒伯特可有怎樣的聯系?創作者又想帶領觀眾踏上一場怎樣的冬日旅程?

      困惑,留給舞臺來回答

      日前,四位主創在該劇的新聞發布會上,以“從稚齒到白首”為主題,分享各自對藝術與人生的種種體悟,回顧了此次合作從緣起至今的點滴。話劇《冬之旅》改編自萬方的作品《懺悔》 ,通過年輕記者、青年游走歌者,以及藍天野、李立群飾演的兩位老者,詮釋生命的傷感、遺憾與希望。今年8月, 《懺悔》剛剛榮膺老舍文學獎優秀戲劇劇本獎。談及創作初衷,萬方坦言正是源于藍天野給她的一次“刺激” 。“我記得前年,在小劇場碰到天野老師,聊天時他問我‘你能不能寫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像我這樣的戲? ’這句話給我的刺激挺強的,我是他的晚輩,他與我的父親曹禺一直是同事,我們共同經歷過很多。生命像流水一般,有種彼此交融的感覺。于是我就開始琢磨寫一個怎樣的故事,這件事情我該做,我能做,關鍵是我非常想做。 ”在作品中,萬方想表達的,是一種對于生命的困惑。 “比如說傷害與怨恨、懺悔與寬恕,這些情感都曾讓我們飽受折磨,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從未傷害過別人,或者從來沒有心存過一絲怨恨。那懺悔與寬恕又意味著什么呢?懺悔的前提是要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這是很不易的,而寬恕則更難,它需要一種信仰的力量。因此這部戲里包含了很多的困惑,我不敢說我已經找到了答案,因為寫戲就是不斷地向答案靠近,至于觀眾究竟會從中有怎樣的感悟,還是留給舞臺來回答吧。 ”

      生命本身就沒有藍圖

      作為《冬之旅》的主演,已經87歲高齡的藍天野說,自己從簡單到成熟,這一路走過來有很多感悟與劇中人如出一轍。“我是這個劇本的第一個讀者,當時一口氣就把它看完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是真正有感而發的。北京人藝建院時,我25歲,是標準的青年演員,到現在,往往被人們喚作‘老藝術家’了。人生是不可能規劃得了的,其實我60歲的時候,就主動辦理了離休手續,不演戲、不導戲,甚至不看戲了。直到三年前,當時人藝的領導讓我演戲,我不好意思推辭,沒想到一演就剎不住了。 ”時隔20年重返舞臺,藍天野體會到之于戲劇,最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與技巧,而是藝術與人生的關系。 “并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強,而是種種經歷與波折讓我對表演有了更多的領悟——演員的天職就是塑造人物,只有對生活理解到位,才能對各種人物都吃得透。 ”

      “藍天野老師剛剛講的人生不可能規劃得了,對于這一點我深有同感。 ”賴聲川回憶起自己從小的經歷:父親是外交官,出生在美國的他11歲時到臺灣,原本只是為了學幾年中文,之后就跟著父母回美國念哈佛或者耶魯。但父親突然病故,讓他一下子變成了單親家庭的窮孩子,是堅強的母親把他和哥哥帶大的。“畫面跳到多年后,我在伯克利大學念研究生的時候,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大家都喊他‘毛弟’ 。他一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在我家住了幾個月,我們聊了很多。后來他去做了攝影師,也交了女朋友,一切都很如意。突然有一天,我接到電話說他發生意外過世了,我就和另外一個朋友開了10個小時的車,想去見他最后一面。到了那里,看到他姐姐拿著一個很小很小的骨灰盒說‘這就是毛弟’ 。之后,我們又開了10個小時的車回去,一路上什么話也沒有說。生命本身根本就沒有藍圖,回想這些片段,會覺得沒有哪一刻是所謂‘真正重要的時刻’ ,如果你懂得珍惜,那么每一刻都是重要的。 ”

      “30年前,人藝老藝術家們的《茶館》,打開了我的戲劇之門”

      談及這次合作,賴聲川覺得將它形容為“緣分”都有點兒輕了。在他看來,臺灣的戲劇傳統并沒有內地這樣深厚,自己這么多年來的作品,雖然創造力旺盛,始終還是天馬行空地探索。而現在終于有機會,能觸摸到傳統的底蘊了。“畫面再跳回1981年左右,我在伯克利時,有一天突然接到消息說,曹禺先生要到訪我們學校。后來我見到了他,有一個很深刻的感覺,就是對于傳統,他既有傳承,也有很大的勇氣去突破。他敢于結合西方的范本去創造屬于中國的東西,我覺得太了不起了,現在回想起那天還覺得非常幸運。 ”賴聲川說:“見到萬方老師時,我第一句話就跟她說,你跟你父親很像,都非常親切。看到她的作品后,我覺得很難得,因為這個時代好劇本太少了。它的原名是‘懺悔’ ,而作品本身與舒伯特的音樂有很好地結合,因此我覺得‘冬之旅’這個名字會更加合適。 ”

      對于另一位主演李立群來說,最初登上話劇舞臺就是演賴聲川的作品,雖然兩人已經將近20年沒有合作,卻一直在一起交流。有天他接到賴聲川的電話,說有這樣一個戲,你來吧。看過劇本之后,他心緒難平,一下子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特別喜愛的一首詩——鄭愁予的《小站之站》 :兩列車相遇于一小站,是夜央后四時。兩列車的兩列小窗有許多是對著的,偶有人落下百葉扉,辨不出這是哪一個所在,這是一個小站。會不會有兩個人同落小窗相對,啊,竟是久違的童侶。在同向黎明而反向的路上碰到了,但是,風雨隔絕的十二月,臘末的夜寒深重。而且,這年代一如旅人的夢是無驚喜的。“有很多事情隨著歲月流逝,已經讓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了,可以說是忘記了,可以說是升華了,也可以說是更加深沉了,總而言之,就是亦如那句——旅人的夢是無驚喜的。 ”李立群說。

      近些年,內地觀眾熟悉李立群,大都是因為影視劇作品。對于不同題材的表演,他將電視劇形容成“急就章” ——拍得再慢也顯得倉促,而且對演員來說是一種消耗。在李立群看來,表演的一切還是要從戲劇出發,因此每每拍過一些電視劇之后,他都會趕緊再去演舞臺劇,讓自己沉淀,重新積累能量。“這次能有機會與藍天野、萬方老師合作,我非常榮幸。曹禺先生的作品我們從學生時代就讀過,而對于北京人藝的戲,那簡直是頂禮膜拜。 ”李立群回憶, 1983年北京人藝赴東京演出《茶館》 ,日本NHK電視臺進行了現場錄影。“當時表弟就把它錄下來了,所以我最早看到的是舞臺演出的錄像帶,那種精氣神兒在舞臺上,看得我如癡如醉,后來對里面的臺詞都倒背如流。正是藍天野老師這一輩的人藝老藝術家,給了我最初的表演啟發。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