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演的搖滾音樂劇《元培校長》,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繼《曹雪芹》《大紅燈籠》之后的又一部原創作品。該劇以蔡元培1916至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的經歷為線索,串聯起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精彩故事和人物群像。
選擇以音樂劇的形式進行宏大主題的詮釋,確實是一次創作挑戰。而選擇搖滾音樂這一表現形式,是因為其節奏、力量、粗獷、真誠、熱血沸騰的氣質,正符合年輕人的內心激情,也契合《元培校長》的內在節奏。如作家曹文軒所評價“這是一次優秀的實踐。”
回想4年前,我在《上海文學》上看到了一個有關蔡元培的話劇劇本,由此產生用音樂劇藝術形式為當代青年講述蔡元培的想法。2012年,音樂劇《元培校長》劇本成稿,但由于資金問題,遲遲未能開始制作。這期間,我與華裔作曲家王宗賢結識,并邀請他為《元培校長》作曲。而在此劇擔綱主演的,大多是北京大學音樂劇專業的研究生,不少人展露了專業演員的實力。由于肩負著演繹蔡元培與北大歷史的榮譽感、使命感,全體演員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
放眼當下,音樂劇演出市場逐漸升溫,但也存在著對音樂劇藝術本體的認識不夠清楚,把制作音樂劇僅僅當做生意經來念的問題。我們對作品的要求,是不要重復在音樂劇教學中已經認知到的錯誤。讓一部劇逐漸成熟起來,連續上演十年二十年,是我們的創作目標。業內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即當你有一筆資金的時候,首先應該花在宣傳上。我們還是決定把幾乎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內容的制作上,力爭把作品做到最好。
中國的音樂劇歷史不過三十年,音樂劇教學才十幾年,依然處在成長中。可以說,我國音樂劇是非常年輕的藝術門類,發展空間很大。期待著走進劇場觀看音樂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