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戲劇奧林匹克國際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自11月1日在京開幕以來備受矚目。截至11月21日,先后有23部作品接受觀眾檢閱,演出45場,上座率均在八成以上,觀眾超過兩萬人次。其中特爾佐布羅斯、鈴木忠志、羅伯特·威爾遜、林兆華、孟京輝、王曉鷹等導演的作品都在戲劇圈內外引發強烈反響。
11月20日,日程過半的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迎來首次研討會。眾多戲劇界專家共同交流觀戲感受,反思中國戲劇發展之路。
戲劇觀念百花齊放
“本屆戲劇奧林匹克節目場場精彩,當我們死抱著斯坦尼一枝獨秀的時候,世界早已百花齊放。”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龍吟的感嘆,其實也是眾多專家的心聲。
11月14日、15日,立陶宛OKT劇院作品《哈姆雷特》演出后,引發了首都戲劇界大震動。演出中,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借演員之口表達:任何過分夸張的表現都是與戲劇表演相反的,戲劇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性;展示善惡原本的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善惡演變發展成的樣子。過分的表演,盡管能引得外行觀眾發笑,卻讓明眼人難過。
戲劇奧林匹克國際委員會主席特爾佐布羅斯也在多個場合提出:“藝術的目的是給予人們問題,引發他們的思考……演員不可以污染觀眾的靈魂,而應該給予它高貴和優雅的東西。如果他不能以充滿詩意的方式說話,不能表現高雅、激勵和鼓舞,最好保持沉默。”
這些戲劇理念給我們慣有的戲劇思維帶來了沖擊,對于現有的“走進劇場便是娛樂”的觀念進行否定。“戲劇的目的在于叩問心靈,而不是感官娛樂。劇場是嚴肅的場合,討論的是生死問題,而不是娛樂場所。通過戲劇奧林匹克的演出,我們看到東西方文化處于的不同發展層面,讓我們有機會為首都打開一扇窗,看到世界戲劇多彩的一面。”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呂先富說。
本屆戲劇奧林匹克所展示的不同國家、風格各異的作品不僅讓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沈林興奮,更讓他為他的學生感到高興。“由于中國的戲劇教育同質化,我們的戲劇資源一樣,戲劇觀念一樣,不容易活躍,這次的機會讓大家耳目一新。我之前在國外讀博士、博士后,這些劇目對于我來講,花了幾乎30年的時間才都看到,而且之所以能夠看到,是因為當時國家給我出了不少學費。所以,我對我的學生說:這個機會非常難得,你們在家門口就都看到了。”
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戲劇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劉立濱說,本屆戲劇奧林匹克讓他對戲劇產生了“陌生感”。“本屆戲劇奧林匹克,無論是對戲劇人還是對普通觀眾,都對戲劇、對我們本以為了解的藝術形式產生了需要重新認識的陌生感;都對我們習以為常的舞臺樣式產生了新奇感。他們對大師或者‘小師’們的舞臺呈現以及文本讀解,有了另一種樣子,和我們想象的不同、理解的不同、認識的不同、展現的不同。可以說,對戲劇觀的顛覆,是本屆戲劇奧林匹克最大的亮點。”
活躍在上海戲劇舞臺的導演郭曉男,不僅為本屆戲劇奧林匹克帶來他的黑色戲劇《秀才與劊子手》,更成為戲劇奧林匹克的忠實觀眾。郭曉男說:“中國的戲劇一直是偏食的。但戲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創作者心靈的感受,所以才有了各種流派、各種思想和各種大師。我相信此次活動帶來的心靈震撼是強烈的,不僅僅給戲劇人,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一次強有力的營養,它整個的意義在于文化的提升。我們話劇的技術含金量不比別人差,我們差在了思想上的滯后。戲劇奧林匹克就像北京奧運會推動全民健身一樣,也將會有這樣的一個意義,這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它帶來的格局將會給我們自己的戲劇文化帶來改變。”
孤零零的傳統無法生存
本屆戲劇奧林匹克中,暌違中國20年的日本戲劇家鈴木忠志帶來了《大鼻子情圣》和《李爾王》兩部作品。立足日式美學,兼通西方文化;強調身體、聲音因專注而迸發出的力量與莊嚴,強調緩慢甚至靜止下的造型性,并間以快速運動反襯;制景洗練壯美、燈光斑駁幽然,配以同樣壯闊的音樂、舞蹈、效果,營造大開大合的儀式化美感。鈴木忠志這些特有的美學追求,引發了戲劇專家和普通觀眾的熱議。
在鈴木忠志的作品中,即便是對西方經典題材作品的演繹,也充滿大量日本能劇、歌舞伎和狂言的元素。而鈴木忠志對于日本傳統文化的態度,也引發了中國戲劇人的思考。
“《李爾王》演出結束,我問鈴木先生對于傳統文化發展的看法。他的觀點,我很贊同。他說,如果傳統藝術只是孤零零、封閉式的生存,其實很難存在下去。這聽起來很殘酷,但是事實。鈴木先生認為,讓傳統藝術生存下去的最好方法是,把它放進全新的藝術形式里,讓全世界觀眾所接受。我仔細思考后認為確實如此,在戲劇的海洋中,中國元素越多、中國的智慧和思想越多,中國戲劇的生命力就會越強大。現代戲劇如此,傳統戲劇亦如此。”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如是說。
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認為,各國戲劇家對于經典作品的態度非常值得中國戲劇人學習。“對于經典作品,他們的創作是嚴肅的,并且有著獨到的藝術追求和新的理解,他們的開拓精神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我們對于經典,包括我們自己的經典,有一些是發展得不夠,有一些是消極得過分。2000多年積攢下的力量,給我們的滋養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