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回眸絲路漫漫 光影見證友誼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隨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24日10:47 來源:中國民族報 牛頌
    蒙古族歷史題材電影《止殺令》在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展映受歡迎。資料圖片蒙古族歷史題材電影《止殺令》在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展映受歡迎。資料圖片

      ■ 我國不少民族地區正處于橋頭堡的重要位置,這些“帶路廊橋”與正在規劃的幾個經濟支撐帶連接,展示出了民族地區長遠發展的新棋局、大棋局。

      ■ 在我們這一代人心里,西部片就是接上了黃土地的地氣,在文化積淀深厚的黃土地上站住了,有定力地講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其實有4條,除了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之外,還有草原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西安、福州輪流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獲批后,由蒙古族導演麥麗絲等人發起的“絲綢之路草原電影節”也申請籌辦,但至今尚未獲得批準。

      今年10月,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舉行。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下屆舉辦方福州市,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端。這個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具有史詩般氣質的國際電影節的誕生,標志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氣場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釋放出強大的新能量。

      18個語種、一百四十多部優秀影片參展,覆蓋包括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25個國家。期間,眾多中外嘉賓、業界精英和電影機構交流洽談。這些充分體現了這一新的電影平臺的國際性、綜合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再次證明了習近平主席關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的廣泛文化認同和堅實的民意基礎。這使人聯想到我們國家正在規劃建設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我國不少民族地區正處于橋頭堡的重要位置,這些“帶路廊橋”與正在規劃的幾個經濟支撐帶連接,展示出民族地區長遠發展的新棋局、大棋局。可以說,民族地區正是一片對內對外開放的“新熱土”。

      北京民族電影展向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推薦了一批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如《夜鶯》、《德吉的訴訟》、《止殺令》等。在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大獎的各國電影中,有俄羅斯的《瓦西里莎》、印度的《卡迦瑞婭》、菲律賓的《竹花》、土耳其的《十字路口》、格魯吉亞的《彼岸的幸福》、哈薩克斯坦的《老人》等。其中,俄羅斯、印度的電影我們比較熟悉,土耳其因有獲過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蜜蜂》,伊朗有獲過奧斯卡獎的《一次別離》等,讓我們了解了其電影藝術的國際一流水準,其他國家的優秀影片我們則很少能看到,顯示出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獨特之處。

      這屆電影節的主題活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著名電影導演、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的老朋友奧利弗·斯通參加了電影節。電影節上還專設了“奧利弗·斯通影展”,展映了使他獲得電影大師尊榮的電影作品,如《刺殺肯尼迪》、《野戰排》等。斯通在與蒙古族導演麥麗絲合作推動了《成吉思汗寶藏》項目的中美合拍,并擔任該片藝術總監后,又與著名導演胡玫合作,推動電影《絲綢公主》的中美合拍。他說:“這個忽必烈女兒的故事讓我非常著迷,‘忽必烈’、‘蒙古’這些詞都與絲綢之路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很令人期待。”

      為了合作《成吉思汗寶藏》,筆者曾三次接待斯通,深知他非常崇拜成吉思汗,對這位大英雄的故事很有激情。斯通喜歡參觀電影制片廠。在北京時,他就提出參觀八一電影制片廠,在內蒙古時則提出參觀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可惜未能安排成行。此次電影節,他如愿參觀了西安電影制片廠之后說:“那些電影表現出的西部精神,等于土地精神,這些代表了中國。”

      此次電影節期間安排了三個主題論壇,“西部類型電影”是其中一個很有份量的論壇。什么是西部電影?有人說,西部電影是一種文化性的概念;也有人說,這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有人說,作為一個哲學概念,西部電影是全方位的,它反映了西部地區的歷史現實和人的生活狀況。西部電影之所以一直以來很難定義,是因為人們總把它與美國西部片作類比。而在世界電影史上,美國西部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電影的代表性類型,沙漠、皮靴、左輪手槍、馬與槍戰等,構成了它相對穩定的元素。而組成中國西部片的元素是什么?筆者認為,中國西部片是同吳天明這個人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吳天明,就談不上中國的西部片,如同美國的西部片是與好萊塢聯系在一起一樣。在我們這一代人心里,西部片就是接上了黃土地的地氣,在文化積淀深厚的黃土地上站住了,有定力地講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把關注點放在年輕人的生命感和創造性上,面向世界,追求電影語言的創新。用專家的話說,西部電影是一個從電影語言到文化內涵兩方面包容性都非常強的概念。當年,西安電影制片廠的年輕藝術家曾認真討論過,一致認為,西部電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意義的追求。這一點貫穿于一批優秀電影人的作品里。斯通參加了“西部類型電影”論壇,他表示自己正在與中國導演合作的《絲綢公主》,就應是一部中國的西部電影。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一個重大成果,是25個絲路沿線國家簽署了《國際合作共同宣言》。《宣言》中寫道:“電影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卻有著涵括人類文明史和進步史的能力。讓我們以光影見證、架起文明進步的友誼之橋。”APEC北京會議提出“亞太夢”的構想,說明中國夢不只是在中國能夠實現的,中國的和平崛起有賴于周邊及盟國的共同繁榮。大時代、大構想、大格局都需要大智慧,用電影作為和平崛起的見證和橋梁,無疑也是充滿智慧的大手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