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新時代再造經典——新編歷史劇《安國夫人》演出側記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20日10:41 來源:人民日報 鄭海鷗

      “《安國夫人》的故事很感人,演員張口一片彩,讓人熱血澎湃、熱淚盈眶。”“武戲相當不錯,情節精彩,嘆為觀止。”11月15日晚,新編歷史劇《安國夫人》在天津隆重呈現,給戲迷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愛國主題與創新追求

      本劇講述了“靖康之變”之際,高宗南逃,金軍直逼臨安,朝廷中苗傅、劉正彥等傭兵作亂。韓世忠之妻梁紅玉有勇有謀,平內亂、退金兵的故事。“梅蘭芳和尚小云均曾以‘梁紅玉’為題材創作,都意在對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歌頌,這也是文藝作品的永恒主題。”本劇導演高牧坤說。

      在愛國主義主題下,《安國夫人》尊重傳統又不拘泥傳統,進行了大幅創新。在今天的審美意義上,何為對傳統文藝的創新?怎樣創新?高牧坤講道:“京劇的發展也要有時代意識。縱覽京劇發展的歷史,沒有一代人是不創新的。當然,創新必須是在繼承基礎上的與古為新,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幾位戲迷激動地說:“這部戲加入了新情節,舞臺和節奏清新自然,又京劇味兒十足,處處有看點。”

      在劇情結構上,《安國夫人》增加了“平內亂”和“鑿船”情節。“梁紅玉‘平內亂’豐富了被封‘安國夫人’的前情;‘鑿船’在之前的京劇舞臺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主創人員談道,這兩大情節還原了歷史真實,豐滿了藝術呈現。“鑿船”的情節雖是獨創,卻還是傳統招式,翻、打、跌、撲,激越、英武,演繹出傳統武戲的精氣神,博得了在場觀眾長久的叫好。

      《安國夫人》里的武戲約占1/3,處處皆有掌聲。看到武戲贏得了廣泛好評,高牧坤表示:“武戲是京劇藝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部戲特意將武戲內涵發揮到極致,期望為武戲復興做一點努力。”觀眾也表示很久沒有欣賞到如此精湛的武技了,武戲的淡出是京劇的一大損失,現在必須予以挽救,以免“失根止痛”。

      挖掘歷史與激活傳統

      全劇節奏明快,場次切換順暢,大有清新之風。與《戰金山》相比,本劇“水下戰”等特色更鮮明、節奏更緊湊,用高牧坤的話就是“短小精悍,技術技巧含金量高”。劇中舞美、音樂清新貫串,場景設置簡潔明快,亦如清風拂面。“目前,京劇的歌舞化、大制作偏離了京劇本體的審美特征。恰當地運用聲光電,與唱念做打銜接有序,才是簡約而不簡單。”高牧坤講道。

      談到京劇藝術的創作體會和追求,高牧坤說,“京劇要堅持京劇本體,對唱念做打的不斷鉆研,對手眼身法步的苛刻要求,才能使京劇全面呈現人物精彩、人文精神和藝術特色,具備長久的欣賞價值。”

      《安國夫人》很京劇、很傳統地堅持了京劇本體,又兼顧了歷史事實和藝術創作,是一部潛心打磨、力爭在京劇高原上攀登高峰的精致作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