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穿越劇《信長協奏曲》講述了“學渣”高中生三郎,無意跌入日戰國時期,化身“戰國三英杰”之一的織田信長,借著手邊的歷史課本,開啟外掛模式,最終成長為實力最強的戰國大名。
■本報記者 黃啟哲
把妹失敗的日本“學渣”高中生三郎,無意跌入500年前的戰國時期,化身“三英杰”之一的織田信長,借著手邊的歷史課本,開啟外掛模式,一路成長為實力最強的戰國大名。專注現實題材和小人物情感的日劇,最近也玩起了“穿越”。作為富士電視臺55周年臺慶劇,熱播日劇《信長協奏曲》由同名漫畫改編,擁有小栗旬、柴崎幸、向井理、藤木直人、水原希子等人組成的強大演員陣容,以清新的風格,逗趣的臺詞,再加上游離史實卻又能“歪打正著”踩準歷史事件的節點,成為秋季檔的種子選手,自上月13日首播后,在日本本土收視穩居前三。而其在我國,也掀起收視熱,目前更新的5集,在搜狐視頻播放量達300余萬次。
穿越不狗血,立足古今生死觀念沖突
說起穿越,看慣國產“清穿劇”,被各種篡改歷史、灑狗血感情戲和宮斗折磨得千瘡百孔的你可能會倒胃口。不過《信長協奏曲》的情感線很弱,第一集中,情路不順的三郎變身織田信長,原想過把愛情的癮,卻遭致妻子齋藤歸蝶的無情奚落。
作為封建領主,織田信長看似風光,實則兵力少得可憐,不僅沒有美人簇擁,每天還要在暗殺與別國進犯中提心吊膽,不管家臣提供哪種策略選擇,最后都難逃一死。所以逃跑,成了三郎前3集的必修課。
或許,在該劇主創看來,現代人穿越到群雄割據的日本戰國,首先要適應的就是生死觀。生在亂世,為求自保,往往犧牲他人,而戰敗切腹自絕,更是分分鐘的事。三郎的逃跑,與其說是沒有擔當,不如說是對生命的珍惜。現代人反戰思想與人道主義關懷,在劇中與歷史進行了充分的對話,也成為三郎迅速贏得人心的一大法寶。
除了把古今觀念沖突的戲份做足,《信長協奏曲》故事中最妙的一個設定,恐怕是織田信長的岳父,美濃國大名齋藤道三同樣也是穿越而來,只不過,后者是來自上世紀70年代的現代人,比2014年穿越回來的三郎再早上幾十年。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本來披著“蝮蛇”外衣,手段陰險毒辣的他,在吃過三郎的薯片之后,變身和氣大叔,好奇詢問“你來的年代人類已經住到月球上去了嗎”二人之間的對話還有,“汽車是不是已經會飛了”“沒有,汽車越來越環保了。”“環保,是幾個意思”實在妙趣橫生。
穿越不篡改,“歪打正著”回歸歷史軌跡
人物眾多、事件跌宕的日本戰國史,一向是影視劇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日本主創態度審慎有加。從“大河劇”(NHK電視臺制作的歷史劇)嚴密的歷史考證和莊重的敘事風格,便可窺見一二,而事實上,日本戰國史本身有錯綜復雜的部分,也存在很多疑團和留白,給了“穿越劇”帶來無限的補白空間。
所以像《信長協奏曲》這樣輕松,甚至惡搞的作品,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雖不多見,卻也能找到同類。
今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的展映影片《清須會議》,雖沒有穿越的設定,卻同樣有著滑稽的人物和荒誕不經的故事。而這種幽默輕松的風格,也并未削弱歷史的厚重感,反而讓故事更具吸引力,其故事甚至能與這部《信長協奏曲》的史實結尾作“無縫對接”!肚屙殨h》講述的是織田信長意外身亡后,豐臣秀吉取得織田家族信任,在內部斗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從創作角度看,織田信長這個人物,本身確實有著“穿越”的“痕跡”,歷史上,少年信長因行為舉止荒誕不羈,而被嘲笑為“尾張的大傻瓜”。成年之后,他推行新政,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也很有現代人的做派。就連最后被家臣明智光秀所害,也留下了生死謎團,供后世猜想。
所以,雖然穿越荒誕離奇,編劇卻能通過巧妙的設計“歪打正著”,與歷史事件與節點相吻合。比如,“蝮蛇”齋藤道三與女婿織田信長相約于富田正德寺見面,本來計劃將其就地格殺。然而相見后,道三看到奇裝異服和不凡談吐的信長頗為開心,感慨自己的兒女只配給信長牽馬,從而全力支持女婿事業。在劇中作了如是演繹:三郎為見“魔王”岳父,最終選擇以高中制服出場以示莊重,這讓同是穿越而來的齋藤道三一下子確認了穿越同好的身份,與他締交。事后,他肯將國土拱手相讓,也是發現信長真如史書所記載,搭救身陷囹圄的他,確認了三郎是日后建立天下霸業的織田信長。如此一來,既符合“現代人穿越”的設定,也順理成章地回歸歷史本來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