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這部劇作在國內創作完成并首演,自此打破了中國原創歌劇數年來一片寂靜、鮮有優秀作品問世的局面;十年來,它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演出,獲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和音樂界贊譽無數;十年后,全國巡演之際,一批年輕藝術家的加盟,又為它注入新鮮血液。這就是大型原創民族歌劇《木蘭詩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千年,而這個傳奇也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愛,美國迪士尼公司就曾將它搬上銀幕。十余年前,河南省文化廳和河南省歌舞劇院的數位領導和專家,十多次來京拜訪作曲家關峽和編劇劉麟,探討以西洋交響樂和歌劇的藝術形式,來講述這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以此打造一張河南乃至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終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歌劇《木蘭詩篇》于2004年問世。
《木蘭詩篇》以《木蘭辭》為主要框架,在此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開掘和升華,注入全新內涵,賦予歷史文化題材以時代理念,以現代人的視角和思維敘述歷史,充分展現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表現了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達了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和平宣言。其中,該劇的第四樂章,關峽以大篇幅描寫和平主題,木蘭與戰友們在最歡樂的時刻想起戰爭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緒萬千……一曲充滿對和平的向往、贊美人類之愛的終曲《和平頌》以恢宏的氣勢將全劇推向高潮。
《木蘭詩篇》也是一部中西融合、有著恢宏氣勢的民族交響歌劇。它從《木蘭辭》的敘事風格出發,傳承了中國古詩詞的優美結構,更巧妙地借鑒了《圣經》中《馬太福音》的敘事文學句式。它以交響樂為主體,吸納和融匯了歌劇、音樂劇、戲劇、清唱劇、情景劇、舞蹈等適合情景表演的元素,通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演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它一經問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劇界的關注。
2005年9月18日,該劇應美國林肯藝術中心之邀作為慶祝聯合國成立60周年的活動之一,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上演。此次演出受到了國際樂壇級別最高的禮遇,盛況空前。
2006年12月,《木蘭詩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擔任該劇伴奏的是1866年成立的德國勃蘭登堡國家交響樂團,擔綱劇中男主角的是維也納歌劇院的美國男高音歌劇演員。這次演出創下了世界一流交響樂團第一次在中國演出中國歌劇作品、外國指揮家第一次在中國指揮中國歌劇全劇、外國歌唱家第一次在中國用中文演唱中國歌劇的“三個第一”的紀錄。
2008年8月30日,該劇登上素有“世界藝術圣殿”之稱的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由享譽世界的維也納交響樂團擔任演奏,成為該劇院創立139年來上演的第一部用中文演唱的中國歌劇,這無論對于西方歌劇還是中國歌劇都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
2014年,為紀念大型民族歌劇《木蘭詩篇》上演10周年,該劇于9月至12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廣州大劇院、山東省會大劇院等地舉辦數十場全國巡演,讓更多的觀眾感受這部作品的魅力。
11月7日,湖北武漢劇院,《木蘭詩篇》在由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歌劇節的系列演出中華麗亮相,大放異彩。此次演出由中國交響樂團和總政歌舞團聯袂打造,指揮家姜金一執棒,主演分別為總政歌舞團女高音雷佳和總政歌舞團男高音張英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歌唱家彭麗媛塑造的第一代木蘭,其造詣已經矗立起歌劇表演藝術的高峰。作為最新一代的木蘭扮演者,雷佳的表現也深得前輩的真傳,其演唱兼具民族、美聲、戲曲之美,靈秀韻致。她的表演真切感人,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顯示出扎實的表演功力。張英席曾師從西班牙歌唱家多明戈,此次在劇中演繹了一個英武而又帥氣的劉爽將軍。
本次演出,主創團隊特意選擇了交響音樂會的舞臺呈現方式,簡約的舞臺裝置,絲毫沒有影響觀賞性,觀眾在劇場中也能獲得更加純粹的音樂享受。為保障演出質量,劇組特地從北京調來了最好的燈光和音響設備。強大的演出陣容和精彩的演出,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繼武漢站之后,《木蘭詩篇》馬不停蹄移師廣東珠海,與《大河之舞》以及以色列愛樂樂團等世界級水平演出團隊一同亮相珠海國際航空展。
(本文圖片由粟國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