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強信息加上強戲劇性,形成強收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12日09:46 來源:中國藝術報 高艷鴿

      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于今年7月至10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在落下帷幕之際,由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和科教頻道聯合主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上,關于本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一組數據公布:在CCTV-綜合頻道播出期間,共有4 . 3億不重復的觀眾收看。首播平均收視率達1 . 099 %,同時段上星排名第五。在暑期檔眾多以娛樂為主的大型季播節目的收視環境下,單期最高收視率達1 . 33 %,當日排名第三,僅次于《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和《中國好聲音》第三季。

      當“漢聽大會”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在第一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主辦方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投入了更大的組織力量,開展了更廣泛的社會動員。據悉,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海選歷時半年,覆蓋了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00個城市, 3萬多所學校,舉行了4700場初賽,共1200萬中學生參與了漢字聽寫大會體驗活動。參與第二屆全國比賽的代表隊數量由第一屆的32支擴展到36支,這36支代表隊通過初賽、復賽、半決賽、附加賽等一系列比拼闖入總決賽,最終決出一名年度漢字聽寫冠軍。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介紹,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節目制作中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科學性和規范性。比如,為突出文化傳承,比賽題目注重從經典文學作品中選取,例句解釋以名言名句為依據,并且堅持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從出題范圍、評判標準到考官讀音、選手書寫等,都嚴格遵守2013年推出的《通用規范漢字字典》 。

      在中國辭書學會原會長江藍生看來,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選擇漢字作為切入點,以初中生聽寫大會作為形式,這個切入點選得準,參與的對象選得恰當,嘉賓講解、場內外互動的形式也很好。“在中華民族眾多文化元素中,漢字最簡約、最形象、最豐富,也最有代表性,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 ”江藍生說。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能夠把一個非常嚴肅的甚至是枯燥的題材做成有廣泛影響力的節目,在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看來,原因在于它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本。這兩年,央視原創的類似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文化節目還有成語大會和謎語大會等。“我們之所以要做這一類節目,目的就是要發揮國家媒體的標桿作用,堅持國家電視臺的品質、品位和品德,追求中央電視臺健康的價值取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國家電視臺的大臺風范、責任擔當和文化品質。 ”胡占凡表示。

      當書寫成為舒寫

      在收獲高關注度的同時,因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出現的很多字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常用,以至于有人覺得這些題目過難了。在教育部語言文學應用研究所語言教學研究室主任張一清看來,有難度才能增加節目的趣味性,而且很多人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一些詞離現在比較遠、比較陌生。張一清說:“其實它們是老祖宗創造的很好的東西,應該把這些散落的珠子串起來,把個體的記憶變成集體的記憶。 ”

      今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一個重要目的也正是“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一些被我們逐漸忘記的、拋棄的字詞通過這個節目重回視野。對于一些人認為這些字詞在當今社會已沒有價值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史語言學研究一室副主任孟蓬生認為,這是一種實用至上的價值觀,是一種喪失文化自信的折射。他對現在一部分人追求的現代化生活方式是否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提出疑問:“我們的孩子覺得吃麥當勞是享受,白領覺得周末看一場大片就是享受。但是,我們是不是能有另外一種享受?當我們的書寫成為舒寫的時候,是不是我們的中國夢就該實現了? ”孟蓬生說。

      當戲劇性與人性相結合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苗棣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歸為“強收視信息節目” ,他解釋,這是最近兩年出現的一種比較新的節目類型,其特點是信息要硬,“你傳達的信息,不管是文化信息、科學信息還是服務信息,必須是有權威性的、準確性很高的信息” 。一個節目的好看,需要有戲劇性。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用青少年競賽的方式進行,苗棣覺得這很有意思,因為他們很單純,節目效果往往更能吸引人。

      他分析,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正好把強信息和強戲劇性結合起來,最后形成了一種強收視。“我們平常說到戲劇性,更強調的是沖突、懸念,其實戲劇性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人性、人的形象,在這方面《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如果不僅有精彩的競賽給大家傳播豐富的漢字文化知識,同時也樹立起幾個非常鮮明動人的人物形象——就是我們的小選手,那么這個節目會更加吸引人。 ”

      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看來,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也源于它借助了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實現了互動、構建、創造、參與。他也提出了建議:“如果能在聽寫的基礎之上,增加一些詞和詞之間的創意使用,該是多么具有想象力的事情,并且能跟今天的社會生活更有關聯。今年的題目叫‘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如果我們的文字能夠在今天的現實生活和現實的社會關系、社會感受中活起來,那不是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意義嗎?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娑擃厼娴楁担婊冨礂闁插秷铔嬮梹鍨窙鐠侯垯瀵屾0姗€鍣版搴㈡た閸旓拷

    網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