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人魚》終于游到了上海。 ”
日前,由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的大型童話芭蕾舞劇《小美人魚》亮相上海文化廣場劇院,作為第16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參演劇目, 《小美人魚》是中國芭蕾舞史上投資最大的作品之一。該劇編劇、編舞、服裝設計、布景、燈光甚至道具等全部出自諾伊梅尓大師一人之手,這些獨具特色的戲劇元素交相輝映,使整個舞臺充滿隱喻張力,不僅成功塑造了單純平靜的海底世界與紛繁復雜的人類社會,也完美詮釋了美麗而憂傷的“小美人魚”形象。該劇以細膩舒緩的節奏娓娓道來,重現了一個悲情而浪漫的古典愛情故事,還別出心裁地引入了線索人物“安徒生” ,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引領觀眾去探索故事的深層精神內涵。
美國迪士尼1989年出品的動畫《小美人魚》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動畫里可愛的小美人魚無憂無慮、自在暢快。諾伊梅爾卻顛覆了這一情感基調,而是試著表達安徒生童話中滿懷悲傷的哲思—— “自我犧牲不求回報式的愛情” 。諾伊梅爾并不滿足于對經典童話做無限美化,而是選擇重構經典以凸顯其陰郁、沉重的主旨,并使觀眾逐漸意識到隱蔽在原著核心中黑暗的“現實主義” 。
故事以倒敘的筆法,最先講述的是蛻變尾鰭之后的小美人魚在人類社會中無望痛苦地窺視著王子與公主的甜蜜擁吻,這奠定了小美人魚愛情的哀傷基調。在海底無意間救起陸上的王子后,小美人魚對王子萌生了愛意,愛情于她而言亦變成一種類似于“迷信”的執著。為了來到人間,小美人魚甘愿與海妖做交易,被剝去尾鰭后幾乎赤身裸體瑟瑟發抖。 《小美人魚》也并不完全是陰郁,諾伊梅爾亦為舞劇注入了幽默的因子。“陰暗面,是童話最重要的一部分。沒有黑暗便沒有光明。 ”諾伊梅爾解釋說,“我的舞劇不像迪士尼動畫那樣甜膩,更多的是陰郁和殘酷” 。天真無邪的孩童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找到真善美,而積累了一定人生況味的成年人更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偏執、憂傷、犧牲、堅定和永恒都是人在成長中必經的過程。
因專業橫跨戲劇、舞蹈兩個領域,諾伊梅爾的作品都體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犀利的戲劇特征。人物激烈的心理碰撞與樸素唯美的視覺呈現,也常形成強烈對比。舞者在臺上常有著飽滿情感,并擅長情緒的急轉和變化,花巨資和心血傾力打造的《小美人魚》就更是如此。本場演出的音樂時而憂郁、時而鬼魅,極具隱喻性,將劇中情節與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仿佛觀眾的情緒也隨著舞姿和音樂時而揪心、時而愉悅……當小美人魚試著用雙腳走路時,諾伊梅爾抓取了安徒生筆下“猶如踩在刀尖上”這一句,將其轉變為舞步:膝蓋彎曲,雙肩下垂,甚至用輪椅來彰顯其腳不能觸地的苦楚。對其“欲死”的疼痛,諾伊梅爾則采用一連串頓挫的音符來表現,讓小美人魚頻受折磨的樣子躍然紙上。樂曲中亦不時閃現刺耳的尖銳,并用電音琴發出低沉聲響,描摹小美人魚近乎哭泣的嗚咽。
同樣具有隱喻張力的還有那些動人心魄的舞步。小美人魚與王子邂逅和訣別的兩段雙人舞,或和諧唯美讓人陶醉,或體現心酸的幽默、哀傷,兩種截然不同情緒的碰撞卻鋪墊出劇中人物各自心中的善良。小美人魚、詩人、王子和公主的四人舞,實際也是一次現實與心靈的碰撞,甜蜜的情侶、失落的人魚、無奈的多情詩人,多組情感成份、多重訴求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篇催人淚下的情感“交響曲” 。
正是音樂、色彩、光線、服飾、道具、舞步等元素共同塑造了這一充滿隱喻張力的戲劇舞臺,還原了一個原汁原味的經典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