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京劇基本特征:寫意與虛擬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04日11:43 來源:天津日報 劉連群

      戲劇舞臺的場景是對現實生活的模仿,不可避免地要處理虛與實的關系。話劇采取寫實的方法,要演《雷雨》就讓觀眾看到一個逼真的周公館。而京劇沿襲的是寫意的道路,舞臺上只有簡單的一桌二椅,一會兒是皇宮內院,一會兒是破瓦寒窯,一會兒又成了中軍寶帳,雖然與實際相去甚遠,但觀眾看重的不是外在的形似,而是內在的神似,一種可以馳騁想象的意境。

      寫意,在《辭海》中的一種解釋是:“中國畫中屬于縱放一類的畫法,與‘工筆’對稱,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表達作者的意境。”在處理藝術和生活的關系上,不是一味追求形似,而是極力追求神似,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根本特點之一。戲曲就是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它不局限于生活表象的真實,而追求生活本質的真實。

      在京劇舞臺上,演員模仿的生活動作是逼真的,但動作指向的物質實體并不存在,如開門關門的動作是真實的,而舞臺上并沒有門。這種不用實物或只用部分實物模仿生活的表演,在戲曲中叫做虛擬表演。雖然虛擬的動作也追求接近真實,但經過了藝術提煉和加工,比實際的生活動作更加具有生活的美感。

      京劇的虛擬性特征,包括時間的虛擬性、空間的虛擬性、客觀物體的虛擬性,還有服飾的虛擬性。以后者為例,在傳統京劇的舞臺上,人物服飾的時代特點很模糊,除了清朝戲以外,傳統戲的服飾一般都以明代為藍本,進行夸張和變形,由此成為表演的輔助手段。對此,觀眾并不挑剔,因為京劇服飾的作用是區分人物的身份、職業、年齡、性格等屬性,只要做到了這一點,是否符合史實可以忽略不計。

      寫意和虛擬作為京劇的基本特征之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以虛而用實”的戲劇觀念。虛擬性使京劇與其他戲劇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彈性,解放了舞臺時空,給藝術創造帶來了表現的自由,也培養了觀眾的想象力,讓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聯想共同參與并完成了藝術創造過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