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國家院團應把握機遇 乘勢而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04日10: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淼

      中國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藝術指導于魁智:

      國家院團應把握機遇 乘勢而上

      于魁智 中國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藝術指導,回族,國家一級演員,研究生學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于魁智 中國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藝術指導,回族,國家一級演員,研究生學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十一”黃金周,中國國家京劇院的演職員們一天都沒有休息。全院3個團進行了6場“歷屆研究生、流派班學員匯報演出”。

      這是一次雙贏的演出季:觀眾以最低不足一張電影票的價格,欣賞到了國家級名角兒的精湛演技,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實惠;演員不僅獲得了舞臺實踐的機會,更因為看到臺下坐得滿滿的觀眾席而有了更高的演出熱情。這是國家京劇院摸準市場脈搏、精心策劃營銷的一次成功實踐。

      記者:國家京劇院每年都會固定舉辦三大演出季,這一次為什么選擇了“歷屆研究生、流派班學員匯報演出”這樣的主題?

      于魁智:春節、“五一”和“十一”期間舉辦演出季是國家京劇院的傳統,每屆演出季我們都在尋找不同的主題和定位。

      今年3月,劇院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了“致春天”主題演出季,并致力將其打造成每年舉辦的特色品牌。劇院邀請在京參會的各地京劇名家,聯合本院著名演員,組成強大陣容,為全國兩會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京劇的影響力,同時以低票價惠民舉措,讓更多普通百姓走進劇場,享受到高水準的京劇劇目。

      這次“十一”,劇院班子商量,院里有幾十位青年研究生班和流派班的優秀學員,每一次都是在他們畢業時進行匯報演出,卻從沒有過集體展示的機會。所以,我們策劃了“歷屆研究生、流派班學員匯報演出”這樣的主題演出季,既是對劇院各梯隊人才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業務競賽。

      記者:人才是一個劇院的基礎。國家京劇院每年都會從各戲曲院校招收人才,還會從各地院團引進人才,但劇院如何留住這些人才呢?

      于魁智:從事京劇藝術的人能成才著實不易。一般來說,6年附中加4年大學,經歷10年苦功才能走上工作崗位。所以,國家京劇院不僅在引進人才時千挑萬選,更會給這些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實踐機會,既要讓演員通過舞臺實踐提高藝術水平,同時經濟上也能有所收益。

      國家京劇院有許多老藝術家,他們是劇院的寶貴財富,能得到他們的提攜和指導,對每一位青年演員來說都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剛到劇院時,就是在許多老藝術家的關心、幫助和提攜下,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傳幫帶”歷來是國家京劇院的優良傳統。

      記者: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青年演員進了國家級劇院就像捧上了金飯碗,沒有制度的要求就不練功?劇院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于魁智:應該說個別情況會有。所以,劇院建立了全體演員業務考核制度,在每年七八月演出淡季時,組織劇院40歲以下演員、演奏員進行業務考核。通過考核選出優秀人才,今后劇目創作、舞臺實踐以及晉升職稱等,都將以此為依據。

      今年7月,劇院進行了首次全體演員業務考核,聘請1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組成專家評委會。通過考核,評選出29位優秀青年演員,召開全院大會進行表彰,并組織座談會,請專家面對面、一對一地為這些青年演員點評、指導。劇院還專門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為這些優秀演員舉辦3場匯報演出,并計劃在今后新劇目創作中重點培養。對本次考核不合格者,劇院聘請專家為其輔導,幫助其盡快提高。

      通過業務考核,劇院不僅發現了人才,還大大提高了演員的積極性。劇院的排練場又呈現出燈火通明、刻苦訓練、相互切磋的良好氛圍。

      記者:與其他直屬院團不同,國家京劇院肩負的是傳揚國粹藝術的使命,這必將涉及傳承與發展的問題。作為國家院團,劇院怎樣實踐京劇傳承中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導向性?

      于魁智:原則上,劇院的創作規劃是力爭每年打造2至3部新創劇目,挖掘整理4至5出優秀傳統劇目。

      今年,我們就在塵封多年的京劇富連成科班珍存的《葉氏藏本》中選出幾個劇目,組織專家進行整理,爭取每年排演出其中的一兩個劇目,與觀眾見面。

      隨著時代的變化,劇場環境、觀眾欣賞口味都與過去完全不同。以前講究聽戲,現代觀眾不僅要聽到美妙唱腔,還要看到精彩表演,包括現代舞美聲光電的有機結合,力求使傳統藝術煥發出時代光芒。

      記者:除了藝術創作,劇院在管理方面又有哪些新設想?

      于魁智:今年文化部對劇院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班子組成后,首先成立了演出營銷管理中心和藝術發展中心,為劇院的藝術創作和市場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以藝術發展中心為例,主要承擔專業培訓、藝術拓展等工作,不僅包括院內演員,還涵蓋社會上的京劇愛好者。安排劇院專家對其定期培訓,并到中小學校開展京劇普及工作。

      記者: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您對講話精神如何理解?

      于魁智:習近平總書記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生動務實,對當前和今后的文藝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京劇工作者備感振奮。國家京劇院10月17日組織全院大會認真傳達學習。我本人對總書記的講話有三點感觸。

      第一,講話指出文藝“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要求“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學精神”。京劇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應充分傾聽、回應當代大眾的心靈呼聲和審美訴求,守護傳統,與時俱進。

      第二,講話進一步提出,“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是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京劇來自于民間、成長于民間、輝煌于民間,曾經廣泛代表著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只有與人民的喜好水乳相融,才能重獲生機,再現繁榮。

      第三,講話還要求“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傳遞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價值觀”。京劇中蘊含的道德倫理正是當今社會道德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要。京劇理應更多地承擔其古已有之的教化功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學精神傳播給社會大眾。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