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2014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高峰論壇 >> 正文
福建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的重鎮,召開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高峰論壇,研討文藝批評創新十分必要,有助于推動福建乃至全國文藝批評的發展。
創新文藝批評,重振評論雄風,至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增強理論自覺,努力提升文藝批評的理論含量。目前,理論的貧困與缺失,是導致批評形同無根浮萍的重要誘因,理論的深度決定評論的高度。只有把理論的熱情當作終生的理性自覺,打造堅實而全面的理論功底,文藝批評家才能培育出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及時捉捕文藝發展新動向;才能不斷適應社會進步的需求,靈活調整研究視閾,不斷發現新情況,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才能以專門家的遠見卓識,高屋建瓴地搭建起藝術家與受眾的溝通平臺,推動創作的進步與鑒賞力的提升;才能把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結合起來,在錯綜復雜的現象中把握文藝發展的本質,還文藝批評以深刻發現和大膽建構的勇氣與職能。
二要有真切深入文藝實踐的一腔誠意和精心研讀文本的刻苦精神。中國文壇亟需萊辛漢堡劇評、別林斯基俄羅斯文學一瞥和勃蘭兌斯宏觀駕馭19世紀歐洲文學那樣的宏大批評,來把握文藝發展大勢,提振創作士氣。批評大家們對于所處時代的作者與作品、創作現象和藝術思潮梳理辨析、歸納總結的巨大成功,源于他們對文藝現狀的稔熟與透徹把握。信息時代需要一批熱愛文藝事業、富有犧牲精神的評論工作者,需要他們花真功夫、下笨力氣去深入文藝實踐,從文本出發,從現象出發,從大量占有的文藝資料和案例出發,把個人專業的學術深度與批評需要的學科廣度結合起來,把重點文本的精細研讀與一般性廣泛瀏覽結合起來,批評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變資訊繁復的挑戰為樣本豐富的機遇,在某一局部或領域里尋求一個一個的突破,從量變中實現繼而帶動文藝批評的整體性躍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重塑批評的公信力,重塑批評寫作的尊嚴!
三要有求真向善的思想境界和不隨流俗的理論個性。批評是藝術的再創造,是創作的延伸與接續,是作品的價值與意境的深入發現與科學詮釋。當代文壇需要旗幟鮮明、毫不遮掩、直陳時弊的批評。鋒芒畢露的批評可能因言得咎,但對創作和文藝發展有益,可以起到大喝一聲、幡然猛醒的警示作用。只要出于公心和善意,只要摒棄個人恩怨和門戶之見,任何尖銳的批評都應該視之為“充滿同情的理解”和“充滿敬意的批判”,都應該受到世人應有的尊重。有了這種求真向善的科學態度,讓獨創的個性化表達取代庸俗的無原則的隔靴搔癢式的批評,那些無聊的吹捧和惡意的撻伐自然得到遏制,追求真善美的聲音必然大行其道,真正關乎文藝痛癢、有深邃見地和學術建樹的優質批評就會脫穎而出。當批評的一縷清風吹拂文壇的時刻,有關文藝評論失語與缺席的詬病難道還會延續嗎?!
最后,祝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郭運德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