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藝評論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
寫出時代精神 凝聚中國力量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文藝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廣大作家、文藝評論工作者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重視與關懷,作家、文藝評論工作者要響應號召,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編劇王朝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書記講話提出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具體到文藝創作,作家要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愛國主義的創作主題不能丟。“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假如沒有立得住的作品,只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不斷露面,搞出很響亮的名聲,這樣的藝術家是站不住腳的。”作家莫言對講話中指出的創作是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感受很深。報告文學作家、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李春雷認為,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需要廣大作家、藝術家真心實意地扎根群眾,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手牽手、肩并肩、心連心。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精神的藝術精品,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總書記的講話明確提出了文藝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歷史使命。劇作家陳彥在創作秦腔《西京故事》時,曾經深入西安的兩個城中村采風,數萬農民工在這里聚居,他們懷揣著致富夢想,始終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我們時常感嘆世風日下,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處處體現著善良、正直、寬厚、持守正道的樸素美德,這些美德一經文藝的提亮、放大,便會產生以石擊水的正能量。”陳彥說,中國精神是靠全體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來共同創造的。
“作家、藝術家有高品位藝術追求,才能志存高遠,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我們應像總書記指出的,不做市場的奴隸。”眼下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開國元勛朱德》的編劇趙國華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為我們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我們堅守正確的創作導向,一定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藝術作品。”
“講話所說的文藝評論的幾個重要維度——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尤為重要。”文藝評論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譚旭東對當下的某些文藝評論進行了反思:這些批評從“自我”出發,呈現“小圈子化”,所持的是狹隘的、非恒定的標準,從而喪失了批評的公正與準確;還有一些批評,強調所謂的時尚與潮流,過度體現“當下性”。好的作品應該反映歷史社會的變遷;應該反映人民的生活,贏得百姓的喜愛;應該有“審美的自覺”,寫出時代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他期待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更好地面向受眾、尊重受眾、引領受眾,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文化高度的作品。
評論家、《文藝研究》主編方寧說:“總書記講話中提出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這個問題必須強調。因為眼下有些文藝批評完全是一種炒作,互相吹捧,把某些本來已經在文化底線之下的狀態說得好之又好,把明明已經非常差的藝術工作者說得比天還要高,這是一種非常反常的現象,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文藝批評領域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青年文藝評論家、《文藝理論與批評》副主編李云雷認為,講話在新的格局下對文藝界的形勢與問題做了分析與判斷,對于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的研究者來說,應不斷加強評論隊伍自身建設,為中國文藝的發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