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理查·施特勞斯的“輕”口味歌劇

    ——評《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的中國首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0月27日11:09 來源:中國藝術報 周皓
    歌劇《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劇照歌劇《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劇照

      紀念作曲家誕辰或辭世整年份已經連續數年成為國際樂壇的演出主題,從肖邦、李斯特、馬勒到威爾第和瓦格納,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出機構對于紀念主題已如生物鐘一般。除卻對前輩先賢進行形式上的紀念,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以此為機會對作曲家的作品重新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和展演,重現因時間而被暫時遮蓋的光芒。

      2014年,誕辰于150年之前的偉大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毫無疑問成為了樂壇焦點,理查·施特勞斯創作的諸如《英雄的生涯》 《堂·吉訶德》 《阿爾卑斯山交響曲》 《唐·璜》 《蒂爾·艾倫施皮格爾的惡作劇》《死與凈化》等管弦樂作品有著精密而復雜的和聲與織體,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指揮家與樂團的試金石,更是成為了備受觀眾喜愛的常規作品。而在歌劇創作方面,理查·施特勞斯更是建樹頗豐—— 《玫瑰騎士》 《艾萊克特拉》 《沒有影子的女人》《莎樂美》 《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等歌劇也已經成為了各大歌劇院的常規保留劇目。站在今天來看,能有五部以上歌劇仍然以較高頻率出現在歌劇舞臺上的作曲家屈指可數,理查便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理查的管弦樂作品同樣備受樂團和觀眾歡迎,但在歌劇方面, 2014年之前理查·施特勞斯歌劇的舞臺版歌劇制作只有2008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呈現的《玫瑰騎士》 ,如果不是沾作曲家誕辰150周年之光,除了《玫瑰騎士》之外的歌劇,中國上演舞臺版制作幾乎就是一個自然概率的命題。幸運的是這一次北京國際音樂節引進了萊比錫歌劇院制作的《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 ,這也成了今年國內唯一上演的理查·施特勞斯舞臺版歌劇。

      無論是劇情還是音樂, 《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都是理查·施特勞斯口味最輕的歌劇作品之一,該劇有著奇妙的“戲中戲”結構,通過講述一群維也納音樂人創作和上演歌劇的故事進行了藝術理念和審美取向的反思。

      萊比錫歌劇院的這一版《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是由著名導演卡羅琳·格魯伯執導,于2008年首演。在歌劇導演理論十分多樣化的德國,格魯伯的這個制作幾乎完全看不見先鋒化的理念,只是將劇情時間背景設定在了20世紀,服裝的風格更是將時間更具體地限定在了70年代左右。劇情發生地維也納豪宅被換成了一個車庫餐廳,而原作中作為核心線索和劇情推動力的藝術品位之爭在這一版中被導演以不同人群相互間生活方式的沖突所取代。鮮明的主題,清晰的思路和平實的舞臺表達折射出了格魯伯深厚的歌劇導演功力。而在編舞上該制作同樣具有極高水準,最精彩的范例無疑是第一幕澤比內塔與她的四個情人載歌載舞的橋段,五個人在臺上的表演一氣呵成,與劇情更是絲絲入扣,事實上這些均是由作為非專業舞蹈演員的歌唱家所“兼任”的,表演難度不大卻達到了十足的效果。

      此次在北京的演出中演員陣容的選擇更是人盡其能,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明星級歌唱家,但包括主角和配角在內幾乎每一位開口歌唱的演員在音樂上均能出色地勝任各自的角色。飾演澤比內塔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莎林·喬恩特無疑是舞臺上最大的亮點,她有著穩定而富有質感的音色,第一幕中長時間的唱段幾乎每一秒鐘都出彩。飾演酒神和阿里阿德涅的男女主演丹尼爾·基爾希和米根·米勒作為專擅于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等德奧劇目的歌唱家面對劇尾的大線條唱段使出了看家本領,輕松便將歌劇推向高潮。極富歌劇經驗的指揮馬迪亞斯·福曼尼深諳《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的每一個細節,他將理查特有的復雜和聲塑造的極為舒適,音樂中的層次感得到了鮮明的展現。面對這部在音樂上具有室內樂特征的歌劇,擔任演奏的中國愛樂樂團同樣展現出了超凡實力,在福曼尼的悉心調教之下張弛有度,特別是在歌劇尾聲部分,瓦格納式的宏大氣場令歌劇得到了境界的升華。

      盡管沒有大明星,沒有噱頭,沒有豪華舞美和離奇理念,但這一版《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整體上達到了享受級的品質,精準地呈現出了理查·施特勞斯至高無上的音樂才華,讓國內觀眾記住了《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這一杰作。但在觀眾沾了理查大爺誕辰之光初見“拿索斯島”真面目以外,國內歌劇制作界是否該從此次演出展現出的充分恰當的演出資源配置上學習到一些歌劇制作經驗和理念呢?這更應當成為兩場演出所帶來的寶貴財富。

      相關鏈接

      《艾萊克特拉》為音樂節歌劇板塊收官

      本報訊(記者  張悅)  繼成功地將歌劇《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搬上中國舞臺后,第17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再度迎來另一部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力作,那就是被譽為“20世紀最大膽、最具獨創性的歌劇”的《艾萊克特拉》 。10月24日,著名指揮大師迪圖瓦率領上海交響樂團,并與多位國際級知名歌唱家一起,以音樂會歌劇的形式將這部驚世之作首次帶到北京觀眾面前,為本屆音樂節備受矚目的歌劇板塊劃上圓滿的句號。

      歌劇《艾萊克特拉》是理查·施特勞斯的經典代表作,也是他與偉大的劇作家霍夫曼施塔爾20年成功合作的開始,包括之前上演的歌劇《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 ,以及2008年曾在音樂節舞臺取得成功的歌劇《玫瑰騎士》都是二人精誠合作的結果。

      應邀加盟《艾萊克特拉》的多位國際級歌唱家唱將,也是本次演出最大的看點之一。其中,女主角艾萊克特拉由瑞典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伊娃·約翰遜飾演,德國實力派女高音梅勒妮·狄安娜出演劇中艾萊克特拉的妹妹克律索忒彌斯,而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年逾古稀的德國傳奇瓦格納男高音齊格弗里德·耶路撒勒也在這部劇中亮相,這是這位上世紀最后20年“最偉大的瓦格納英雄男高音”首次來華獻聲,此次他飾演皇后的情人埃奎斯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