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文藝評論要成為文藝創作的鏡子和良藥

    ——文藝評論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發言摘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0月21日09:31 來源:光明日報
    座談會現場 李韻攝座談會現場 李韻攝

      10月17日下午,本報文藝部與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藝術報在京聯合舉辦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與會的文藝評論家結合自身理論思考和思想認識,暢談了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現刊登與會者的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正確對待文藝與市場的關系事關重大

      李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

      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習近平同志的這一科學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文藝理論的最新闡述,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文藝發展經驗的概括和提升。這個論斷如此鮮明、響亮,為今后更好地處理文藝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關系做出了更加明確又有力的指導。

      市場經濟與文藝發展的關系是兩重性的,一方面,市場機制能夠激發精神生產主體及創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通過競爭推動文藝繁榮。另一方面,那些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相逆反的市場信息又必然對文藝創作產生誤導作用,誘使某些創作者為賺錢而忽視包括審美價值在內的精神文化價值的追求�?倳浀闹v話來得太及時了,令人警醒、叫人深思。有關部門應該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更好的處理文藝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獻計獻策。

      用價值觀平衡文藝與市場的關系

      張德祥(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總書記的講話充滿了新意,旗幟鮮明,振聾發聵。比如,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能沾滿銅臭氣。又如,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的中心環節,強調了創作,強調了作品。比如,作家、藝術家應當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等等。習總書記這些判斷和要求有力地校正了文藝的價值觀。

      習總書記關于如何處理市場和文藝之間關系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文藝價值與市場之間關系的科學闡述,為我們今后做文藝評論工作增強了底氣,增強了我們堅持美學的、人民的、藝術的、歷史的這樣的價值觀的底氣。這個講話是劃時代的,必將對今后中國文藝的發展產生強烈的、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 最新成果的集中體現

      仲呈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如果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成果的集中體現,那么習近平總書記15日在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則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健康繁榮的科學理論指南。這一成果集中體現在總書記關于文藝的人民性的深刻闡述。

      習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他在這次座談會上,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家一貫堅持的文藝創作的“人民性”觀念大大深化了。他強調,除了向今人學習,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外,還應該向古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同時要向世界學習,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做到開拓創新,中西合并、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地繁榮起來。習總書記闡發文藝的“人民性”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基礎和全球視野,需要我們在文藝理論和文藝實踐中加以認真研究和切實運用。

      媒體要注重價值引領

      劉玉琴(《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 

      文藝的方向問題和與人民的關系問題是總書記著重強調的問題,直指當前中國文藝工作的核心問題。作為媒體——文藝戰線的一員,一切文藝宣傳報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要堅持反映好人民心聲,堅持“二為”方向,堅持正確的導向,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和輿論的支持。媒體是宣傳報道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應當努力推出具有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文藝作品。

      媒體要堅定不移彰顯社會正氣,持之以恒傳遞正能量。當前,面對物質誘惑的增多,人心時常漂浮,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傳播和網絡輿論空間的眾聲喧嘩,真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媒體在關注文藝創作的新成果不斷涌現、人民群眾的藝術創造精神不斷涌流的同時,更加廣泛關注社會轉型期的復雜現實,把握當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內心世界。對一些文藝現象敢于褒貶,明辨是非,對文藝亂象敢于亮劍,立場堅定,及時發聲,這也是媒體義不容辭的文化擔當。

      文藝最大的市場永遠在人民中間

      李春青(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文藝作品要“人民喜聞樂見”。這是延安文藝座談會的一貫精神,但是在新形勢下,人民的構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叭嗣瘛边@個概念是具體概念,不是抽象概念,“人民”并不意味著層次低,更不意味著沒有文化的或者文化水平低,“人民”是一個發展的、變化的概念,更是文藝保持生命力的土壤。不少普通百姓在藝術品位、知識積累、思想深度上并不一定比專業的藝術家、作家差,甚至可能個別方面更有高見。名家大師也往往藏在民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文藝工作者要是離開人民,自己高高在上,他的作品一定會沒有生命力,也一定不會有更大的市場。

      在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和市場問題是一個很現實很尖銳的難題。文藝如何既把為人民服務、創作喜聞樂見的作品等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又運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包括技術手段和市場營銷等),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不僅需要文藝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更需要包括政府管理在內的市場規范和行業自律等相關部門共同努力。

      “高原”與“高峰”

      傅庚辰(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原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就交響樂創作而言,我國不缺人才。首屆“金鐘獎”參評交響樂作品121部,評出金獎《土樓回響》。近期,出現《人文頌》,受到好評。但是,在新中國成立50年、60年、改革開放30年等慶演中,還是演奏《梁�!贰饵S河》《紅旗頌》,在國外演出的中國作品也很少。

      長期以來,在教學創作中照抄照搬外國現代技法,脫離中國國情。指揮家陳燮陽說:“有些作品樂團不愿意演,指揮不愿意指,聽眾不愿意聽�!�

      我認為在創作思想上要提倡現代技法中國化,音樂語言民族化,音樂結構科學化。對現代技法不能照抄照搬,中國作品要有中國風格的美好旋律,作品結構要符合作品的需要,符合音樂的發展規律。這是中國作品從“高原”走上“高峰”的必經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必將深刻地影響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讓我們充滿激情地為人民創作出無愧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峰”作品。

      文藝需遠離浮躁、重建斯文

      趙彤(中國視協理論研究部主任)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列舉了很多不良的文藝現象。這些現象的共同點是粗糙、淺薄、拼湊和自虐,缺乏的是涵養、修為、從容和靜氣。我以為,急功近利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斯文不在,所以東熱學東、西熱抄西,中國作風和氣派也就難覓蹤影了。

      我以為,斯文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最重要內涵之一。重建斯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得以實現的基礎和標志。更重要的是,現實也為重建斯文積累了條件。在經濟自信日益鞏固的同時,我們要大力建設文化自信,成為與經濟規模相匹配的文化大國,沒有自己的文化氣質是不行的。三千多年來,我們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禮樂文化的基點就是斯文。我們應該告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觀念了,沒有文化滋養的經濟只能是粗放的經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文藝的責任應該是在繼承中創造出具有中國底蘊、東方氣質和世界影響的中華文化新風尚。

      文藝作品要為人民,市場效益要取之有道

      路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總書記的講話指出文藝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給人理想和希望。文藝的本質功能就是要用價值觀影響人的精神,進而激勵人的實踐。文藝的社會責任重大,文藝不能過度娛樂化、淡化精神價值,文藝不能充斥銅臭氣,不能為經濟利益而用調侃崇高、善惡不分、低級趣味等不健康的東西吸引眼球,市場效益要取之有道。

      講話還提出文藝要以創作為中心,重在出優秀作品。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黨關于繁榮文藝政策的具體豐富,體現了文藝工作重在建設的精神,反映了解放和發展文藝生產力,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主要特征。啟示我們:對待文藝的一些問題和矛盾,更根本的解決,應該通過發展的方式,用多出好作品的方式來實現,要有好的體制機制把文藝家的精力和聰明才智集中于創造力的發揮上,充分調動文藝家創作優秀作品的積極性,用優秀作品團結人民、鼓舞人民。

      時代高度與文藝責任

      向云駒(中國藝術報社社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高度決定眼界和世界,高度決定廣度和深度,高度決定胸懷和情懷,高度決定境界和精神,高度決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習總書記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為文藝工作確立了新的目標和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新的歷史高度,首先是我們必須站在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和優秀文化所達到的高度上,開創中國文藝的新天地和新境界。其次要站在中國近代史以來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人民進行偉大革命、建設、改革、創新、發展的高度上,成就當代中國文藝發展的新氣象和新氣質。再次是要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高度上創造文藝新輝煌。文藝是時代之子,文藝也是時代的感應器,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文藝,偉大的文藝必然回應偉大時代風雨雷電的轟鳴。文藝工作者必須認識到我們的使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創造社會主義文藝作品的新繁榮和新輝煌。志存高遠,文藝才能引領時代風尚大潮流。

      牢牢抓住四個關鍵詞

      龐井君(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要牢牢抓住四個關鍵詞。

      一是“時代”。準確把握住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互聯網技術蓬勃創新、思想文化多元多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等時代特征,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二是“作品”。不僅要關注名家名作,更要關注新人新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對作品進行評判和鑒賞,說真話、講道理,不斷增強文藝評論的針對性、公信力和說服力。

      三是“人民”。充滿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喜怒哀樂中找到評價文藝作品的基本遵循,找到人民看得懂、愿意看、喜歡看的生動語言和清新文風,真正做到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為億萬人民鼓與呼。

      四是“價值”。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評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扎根時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中華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歷史潮流,深入研究中國審美價值和現時代中國美學體系,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美學精神,形成科學的文藝評價體系。

      建立文藝評價的“中國標準”

      王丹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高屋建瓴地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這既是文藝創作的永恒法則,更是文藝評論的時代指針。

      文藝評論必須以堅定的“人民立場”,堅持人民性標準和藝術性標準的統一。評論者只有把“是否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評判文藝作品的最高標準,才有可能讓廣大創作者真正樹立正確的思想導向與價值取向,進而誕生出為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真心滿意和真情歡迎的精品力作。文藝評論必須以自覺的“理性定力”,堅持抵制低俗的底線意識,絕不能在喧囂中滑向無底線、無自律、無良知的市場泥潭。文藝評論要堅持公信力、正能量,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評論之根基,講實話、用實功,不讓評論聲音摻雜進銅臭氣。文藝評論必須以鮮明的“時代意識”,對文藝創作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發揮評價和引導功能。需要探索適應時代、適應國情、適應社會的評價標準,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標準”,拓展文藝評論的有效傳播,積極占領評論發聲的制高點。

      文藝工作者應走在時代前列

      陸建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使用“人民”這個詞。我認為“人民”的包容性是很大的,應該包括各行各業的人士。延安時期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現在是文藝創作“以人民為中心”,而“人民”的范圍要比“工農兵”更寬廣。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這巨變恰恰是“中國夢”的體現�,F在文藝作品的受眾對文藝工作者的期待要比72年前高,甚至高出許多;而且,這種期待并不是單一的。中國的現實五彩繽紛,他們期待的密切聯系現實的“真善美”的表現形態,也是五彩繽紛的。專業的文藝工作者只有加倍努力,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藝術訓練,才有可能不負眾望。

      文藝應該是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念的最深刻、最細膩的體現,這些觀念并不是口頭禪,它們滲入人們的潛意識,內化為本能或習慣。文藝工作者并不是在消極地記錄價值觀念,他們還在不斷改變舊觀念,形成新觀念。正是在此意義上,他們走在時代的前面。

      守導向、立標準、帶隊伍、拓陣地、搞研究

      夏潮(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總書記對文藝評論工作作了十分重要和精辟的論述。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牢牢把握文藝批評的導向和標準。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

      當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鋒日益頻繁,文藝傳播方式、文藝市場日趨復雜,這種形勢下文藝批評突出導向更加重要。還要堅持批評的科學標準,堅持人民的評價、專家的評價和市場檢驗相結合,不能盲目跟市場走,不能在市場大潮中迷失方向。

      加強文藝評論隊伍和陣地建設是關鍵。我們要團結凝聚起一支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熱愛文藝評論事業的高素質、專家型文藝評論人才隊伍,注意培養和扶持青年文藝評論人才。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在網民中涌現出來一些有影響、有一定理論素養、堅守道德底線、充滿正能量的草根藝術評論者。我們應該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引導他們,使他們成為評論的有生力量。在評論陣地建設方面,除了鞏固主流媒體這一堅強陣地,還要積極拓展新媒體評論空間。這樣,我們的文藝評論事業就會興旺起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