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我雖是美術學院的教師,但教的卻不是美術。然而教書多年,于繪畫、藝術家、展覽、藝術思潮、藝術史等,我其實并不陌生。作家、詩人圈里畫畫的人并不罕見,因為都是業余身份,所以我從不苛求。這也就意味著我對業余畫家們有一套大概的印象。但是,看到張潔老師一些畫作的照片后,我心里頗感驚訝。這些畫作都沒有名稱,畫面上只有拼音署名和作畫日期。我敢說,她在2011年畫下的那幅素淡的、帶有水墨感的女子肖像(不知是否自畫像)是一幅上佳之作;她在2014年1月畫下的那幅淡青和黃色的面孔、在2013年2月畫下的類似風景的抽象畫,還有2006年3月以黃、黑、白為主色調畫下的山體,都顯示出了她對繪畫藝術的相當程度的領悟。
如果一個人真正富有品位,那么他(她)的品位不會僅僅作用于自己手頭最主要的活計。對作家來說所謂才華也是如此:若一個人只有寫作才華,而在其他藝術領域笨拙不堪,那么他(她)的寫作才華其實有些可疑。張潔老師是大作家,是寫出了《愛是不能忘記的》《沉重的翅膀》《方舟》《無字》等具有時代標簽性質的文學作品的人物。她怎么又成了畫家呢?據說現在她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紐約。在紐約的這些年,繪畫成了她重要的精神投放點。從作家到畫家,從萬眾矚目到自我遁隱,這是怎樣的心路歷程!在她個人的心路歷程里又折射出了多少時代滄桑和存在的意涵!她是否還會像她在1980年代那樣對社會、歷史、他人、自我給出直接意見,我不得而知,但她對這一切的看法(我感到有時甚至是失望和不屑)堆疊出她對美、安寧、獨在之我的視覺表達。
張潔老師的女兒唐棣是我小學到高中的同學。由于這個緣故,我在十幾歲時就見過張潔老師。她當年也許無心說過的一句話對我影響至今:“別以為別人的生活、遠方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的此時此地就是生活!碑敃r我把這句話理解為此時此地的看得見的生活,現在讀這些畫,我意識到,此時此地生活的別人看不到的一面正是一個人獨在的內心生活,這生活可以外化為小說,外化為詩歌,外化為電影、戲劇,也可以外化為一幅肖像、一道風景。沒有內心的肖像不是肖像,沒有內心的風景不是風景。
(張潔油畫作品展將于10月22日下午至10月26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本版油畫均為張潔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