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靜說不凡事,江上有清風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0月16日10:10 來源:文匯報 傅盛裕
    頗具縱深感的畫面,并不常見于國產電視劇,或許也暗含《北平無戰事》勘透史實、以史為鏡的野心。頗具縱深感的畫面,并不常見于國產電視劇,或許也暗含《北平無戰事》勘透史實、以史為鏡的野心。

      風雨如磐的歲月,最見人心。轉軌的大時代,難逃避命運。蒼黃一年間,國共在各個層面瀕臨決戰,宏大的歷史脈絡漸次鋪展,個體的拼搏與掙扎如何刻畫?

      穿越表淺的諜報懸疑和經濟暗戰,《北平無戰事》試圖解答更普遍的藝術困惑。

      用編劇劉和平的話說,《北平無戰事》不僅追求情節,更講究內容。內容既囊括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涵蓋沉潛往復的張力。乍看平靜無波,內里卻暗流涌動。想要實現,靠寫,靠演。

      在《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之后,素有“金牌編劇”美譽的劉和平七年磨一劍,推出《北平無戰事》。命意上,劉和平有重現歷史的野心。尤其在價值多元的當下,以“存在主義”的創作思想自況,史海鉤沉只為以故事帶真相,足見用心用力。

      至于演出陣容,年來已很少有一部劇集,能夠云集陳寶國、劉燁、廖凡、倪大宏、王慶祥等影帝視帝。久未露面的焦晃,也在劇中傾力出演。即連一些“小鮮肉”,也收獲了演技出眾的口碑。

      擅寫會演,戲自會不同。貫穿劇集行進的,有不少電影才使用的長鏡頭。為了烘托氣氛,器物的細節常常一停就十余秒。舍得下時間,就換得來回報。

      縱然也不乏兒女情長,難免英雄虎膽,《北平無戰事》想表達的,仍是超脫劇情、跨越時代的共性:史料爬梳能否盡可能忠實地轉換成畫面?一旦置身真實的歷史情境,人又將走向何處?

      無論方孟敖,抑或梁經綸,青年人在家國危亡時的惶惑與憂思,至今仍見余波。至于武官、能吏,外界的責任、威壓與內心的道德律令之間的糾纏,眼下也不乏其例。以劇證史、以史為鑒,《北平無戰事》照見了遠闊之地。

      當然,事涉國共題材,不斷調整也是情理中事。好在,從最終的呈現來看,《北平無戰事》穩得住節奏,把得準分寸,直面長埋塵土的不凡舊事,完成了一場平靜的訴說。

      在這靜訴背后,更多沉重的東西得以輕拿輕放。雷厲風行的舊事,也暗含命運溫柔。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如果麥克阿瑟這句是對生活本質的概括,當人生與人生交錯,命運與命運融合,在逶迤的歷史川流上,也會有清風徐來。

      或許,《北平無戰事》里反復出現的“浮云散,明月照人來”,也寄寓了相似的深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