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為兒童劇種下“感動”的形象種子(徐健)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0月15日09:4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健
      
     
     
      

       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歷時49天,共有600余位國內外藝術家奉獻了44部風格迥異的優秀兒童劇,219場演出吸引13個省區市觀眾達15萬人次。在本屆舉辦的研討會上,與會者呼吁——

      為兒童劇種下“感動”的形象種子

      “不管是兒童文學還是兒童戲劇,關鍵都是講故事,講好故事,而故事核心內容離不開感動。一部為兒童創作的作品如果沒有感動,那么,接受這些作品 的孩子可能就會受一次騙,進而影響他未來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和判斷!痹谌涨芭e行的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專題研討會上,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用“感動”這一 關鍵詞表達了對兒童文學、兒童戲劇的理解,得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兒童劇創作需要用“感動”感化人心,感動心靈,那么,現實創作中,我們的兒童劇是否 真的“感動”了每一個兒童觀眾?如何定位一部優秀的兒童?如何讓兒童劇在體現童心、童趣的過程中,真正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走進他們的童年生活?不同于 往屆的研討會,此次研討變得更加務實、接地氣,討論的議題,諸如“兒童戲劇與當代生活”、“兒童戲劇與兒童文學”、“兒童戲劇的市場營銷和社會推廣”等也 都是現階段兒童劇發展正在遭遇或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而來自全國的兒童劇從業者、研究者對于兒童劇發展所表現出來的焦慮、期望、贊許,也再一次讓記者感受 到兒童劇發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

      乘著文學之翼才能飛翔

      “兒童劇與我們的兒童文學和其他的藝術樣式比較,一點都不弱,甚至比它們還要干凈、純凈。”談及對兒童劇的理解,文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陳迎憲的 偏愛之情溢于言表。雖然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的兒童劇創作數量、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陳迎憲看來,文學性不足的問題依然是當下兒童劇創作的瓶 頸。“如果我們的兒童劇缺少了文學性,那么,兒童劇就變成了一種缺乏力量的戲劇形態。”她認為,兒童劇必須乘著文學之翼才能飛翔,要給兒童崇高和美的追 求、美的向往,給他們一種我們民族堅韌、堅守的精神,讓他們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而這正是“我們兒童戲劇界的光榮和神圣使命”。

      楊紅櫻認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戲劇都應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視覺、聽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包 括思維,特別是想象力,戲劇都是其感知世界的最顯在的藝術形式。不是說這個舞臺離我們的孩子有多么遙遠,關鍵還是我們的創作者要寫出孩子們真正喜歡的作 品,要在文學性的基礎上真正講一個好故事,留下一個可以值得銘記的形象。“為劇場寫作的劇作家跟寫書的兒童作家是不一樣的,孩子們喜不喜歡現場就能看出 來。如果他們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聽,馬上你就能感受到你寫的故事小孩子是喜歡的。如果你自己很陶醉,迷戀于自己的文學性多高、品位多獨特,模仿了什么流 派,結果孩子們看得昏昏欲睡,這樣就使創作變得非常殘酷”。

      兒童劇觀眾需要進行細分

      對于當下兒童劇的觀眾定位,究竟什么樣的作品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看,不少與會者表達了他們的困惑。中國兒童劇戲劇研究會副會長李平談到,國外 對兒童劇的觀眾分得比較細,2到3歲、4到5歲、6到7歲等都有不同的對應演出。像為2到3歲的幼兒演出就沒有舞臺,在一個大的房間就能演,而且演員與孩 子們之間的距離很近,演出沒有化妝和華麗的燈,主要依賴的是自然光。他們是絕對不會把為低幼的、小學生的演出跟中學生擺在一起的,而我們這樣的定位還不是 很清晰。此外,現在一說兒童劇,就看大制作,我們不能說大制作的作品就絕對不好,但是它是否適合2到3歲或者3到4歲的孩子看呢?李平所在的北京丑小鴨卡 通藝術團推出了丑小鴨系列劇,但經常被批評說劇情太簡單了!拔覀兙褪墙o低幼演的故事,針對的就是學齡前的孩子,為此,我們的舞臺上絕不用激光燈、電腦 燈,時間上也都是六七十分鐘,十分符合國際慣例,用的也是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擬人化的動物卡通形象!崩钇秸f,“孩子從劇場走出來都會說,媽媽我也要幫助小 熊,也要做好事。這就是我們希望的兒童劇”。

      兒童戲劇研究者沈玲認為,反映現實題材的原創兒童劇比較少,特別是低幼兒童的劇目多于青少年的兒童劇目。一些民營劇團為了生存,演出的作品功利 主義多了一點,略顯浮躁,對兒童的心理特點缺乏研究。舞臺上無聊的逗樂多于故事本身。孩子是最容易被逗樂的,摔一跤他們都樂,一些作品就是利用了孩子們愛 笑的特點,用大量無聊的逗樂迎合于他們。結果看完戲,除了開心、歡樂,故事、情節孩子們都沒有記住多少,更不要提那些能夠觸動心靈的感動了。

      兒童劇的繁榮要“收獲”,依賴于“耕耘”

      2013年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布的2013年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的演出市場經濟規模同比下降9%,票房收入同比下降 5.7%,但是全國兒童劇的票房演出卻呈現出連續增長的態勢,達到2.6億,比2012年增加了5.5%,演出的總場次7576場。僅北京市行業協會統計 的數據顯示,兒童劇的演出收入首次突破了1億元。像北京這樣擁有龐大兒童劇市場規模的城市在中國實際上并不多,增長的數字背后,有人歡喜有人憂,各地的兒 童劇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如國家大劇院依托品牌化運作和完整營銷體系的優勢,兒童戲劇演出7年銷售率為84.84%,近3年的銷售率為92%以 上,2014年整體銷售率達到95.85%,可以說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而位于二三線城市的徐州境遇就不同了,據徐州音樂廳總經理楊百祥介紹,該劇 院在不到3年的時間演出317場,全年的平均上座率是67%,其中,兒童劇的平均上座率是27%,“我們面臨著有時候臺上的演員比臺下的觀眾還多這樣一種 尷尬的局面”。培育市場、培育觀眾,對他們來說,依然任重道遠。

      而對于更多的地方院團、兒童劇從業者來說,如何把兒童劇的市場做起來,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劇場,讓他們從小接受藝術的滋養,這些都是需要去扎實推 進的工作。戲劇評論家鐘藝兵就談到,在本屆兒童戲劇節的29部戲中,中國兒藝占了13部,在北京市的劇院、劇團一共演出了20臺戲,貢獻很大,但是四川、 重慶、上海、湖北、江蘇、浙江、安徽、陜西等省市及青島、沈陽、哈爾濱等城市,這些擁有兒童劇團的省市都沒有劇目來展演,這未必不是一種遺憾。“兒童劇的 繁榮不能只問收獲而不問耕耘,也不能像打魚,只準備好船和漁網,河里有什么魚就撈什么魚,聽其自然,還要放養魚苗、改善品種、提高飼料的質量,兒童劇的發 展也是一樣的道理”。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認為,今天的孩子們業余生活和娛樂方式更加多樣,游戲、動漫、互聯網對他們有太多的吸引力,用什么樣的作品把他們吸引到劇場 的確是個難題。中國兒藝的做法是:一是實現優秀劇目能夠不斷的常演不衰;二是堅持低票價、擴大公益演出的覆蓋面;三是重視兒童劇的演出營銷和品牌建設,品 牌對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一個優秀的營銷團隊,十分重視國內和國際兩個演出市場。特別是過去可能沒有把眼光放在國外,但如今我們加快了 步伐,把國外的演出市場也當做兒童劇發展的一個方面,比如即將赴德國兩個城市演出《三個和尚》!皟和瘎∽叱鰢T,這是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一個非常 重要的方面!币鼤詵|說。

      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歷時49天,共有600余位國內外藝術家奉獻了44部風格迥異的優秀兒童劇,219場演出吸引13個省區市觀眾達15萬人 次。演出劇目品種豐富、各具特色,不僅有國內優秀兒童劇,還有來自美國、西班牙、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優秀劇目,表現手法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結合,新創和 原創劇目占戲劇節劇目總量的三分之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