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為社會擎起道德標桿(郭超)

    ——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的思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0月13日10:22 來源: 光明日報 郭超
    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現場照片
    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現場照片
    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現場照片
    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現場照片

      “我們眾里尋你,愛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場天下的共鳴。”又一年的尋找,又一年的感動如約而至,2014年“尋 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日前落下帷幕,活動組委會最終從數百名候選人中推選10名“最美孝心少年”以及23位“特別關注孝心少年”,愛心企業給予每 人5萬至10萬元的捐助。節目播出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在網上熱傳,讓人們感動不已,而央視堅持公益事業、引領社會風尚的 行動也給業界帶來了很多有益思考。

    公益行動彰顯業界擔當

      去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節目播出后,觀眾紛紛在網上留言,表示很受教育,會更 加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時光,更加孝敬父母。同時,“最美孝心少年”的孝行也讓許多愛心企業慷慨解囊,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讓去年“最美孝心少年”的生活狀況有 了很大改善。

      今年5月23日,央視新聞中心、少兒頻道的多名記者循著去年的足跡,再次踏上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征程。他們帶著攝像機奔赴全國各地,在 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尋找“最美”典范,記錄孝心少年的真實生活,傾聽他們質樸的心聲。活動歷時3個多月,以孝敬父母和長輩、為父母排憂解難、代父母擔 當家庭重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等事跡和精神為標準,將傳承美德、發現感動、踐行“中國夢”的主題貫穿始終,通過廣泛的人物事跡搜集、集中的宣 傳報道以及推選委員會嚴格的推選,尋找新時期的“最美孝心少年”。央視新聞、少兒頻道對該活動進行了持續報道,《新聞聯播》《共同關注》《朝聞天下》《晚 間新聞》《新聞袋袋褲》等欄目共播出了44位孝心少年的事跡。

      在娛樂八卦充斥網絡,浮躁喧嘩影響人心的當下,社會急需一種溫暖向上的力量。在一些電視臺為了“眼球效應”讓經過包裝的少男少女們在綜藝舞 臺上爭奇斗艷的時候,央視卻沉下心來,為了尋找時代道德的坐標,連續兩年舉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顯得彌足珍貴,更體現了中央媒體的責任與 擔當。

    孝行善舉滌蕩世道人心

      “當車輪壓過后,小草又帶著泥水站立起來。”在頒獎典禮當晚,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動情地說,“最美孝心少年”們經歷了成人都難以承受的坎坷,但厄運沒有擊垮他們,他們在本應該享受寵愛與呵護的年紀,捧出了自己年幼的孝心,用稚嫩的肩膀負擔起家庭的重任。

      十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讓現場觀眾潸然淚下。在短片中,觀眾看到了患有先天性血管瘤卻要每天照顧患病媽媽的5歲女孩梁蓉;看到用撿來的 廢棄材料為高位截癱的爸爸制作電腦架,幫助他開網店創業的陽光大男孩鐘岳峰;看到了自己曾面對死亡卻與患病的母親不離不棄,夢想20年后成為一名廚師的堅 強小姑娘王丹;還看到了用勤奮撫慰重病的母親,用堅強安慰失去親人的父親,用琴聲唱響中華民族孝行天下傳統美德的提琴女孩許卓婧……在鏡頭前,觀眾聽到了 孩子們發自心底、令人震撼的話語:“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我想長大,但不想變成一個大人,因為變成一個大人,媽媽就老了”“爸爸對于我來說就是半條 命吧”……

      晚會用情景劇《心愿》還原了“最美孝心少年”梁維月和她的家庭,以梁維月家的窯洞畫面以及她自身繪畫的動態效果為背景,用夢想與現實相互穿 越的呈現方式講述“癱瘓的爸爸能夠站起來、聾啞的弟弟能夠聽音說話、家庭能夠越來越好”這些梁維月心中真純樸實的夢想,以小見大,生動反映了“孝心少年” 面對困難勇敢不屈、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們美好的人生夢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此間的少年完全沒有同齡人的嬌氣,或許他們的語言還稍顯稚嫩,他們的身 體還很弱小,但他們的責任感和擔當卻已經遠遠超出了同齡人,甚至讓很多成年人都十分敬佩。

      整臺晚會樸實無華,但又高潮迭起,完全是靠“最美孝心少年”的真實事跡來打動人心。現在,有些電視節目為了收視率,在包裝上煞費苦心,甚至 不惜編造一些故事來迎合觀眾口味,懸浮空中,不接地氣,受到觀眾詬病。其實,真實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不需要包裝就可直抵人心。就像“最美孝心少年”的事 跡,時時激蕩著觀眾的靈魂,其所產生的影響力自不必說。所以,觀眾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電視節目?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引導觀眾?這臺晚會給廣大電視工作者帶來了 很多啟示。

    孝道文化教育社會大眾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基于血緣關系的一種天然情感。所以,中華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 為“孝”的文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們的家庭結構和人際關系在悄悄地發生改變。一些人對父母連基本的贍養和關愛都做不到,更 不用說孝順了,這種行為和理念與傳統孝道漸行漸遠,以至于有關部門不得不立法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央視連續兩年舉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無疑是想用這種方式對人們進行人倫親情的教育。本次活動中,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運用多 媒體聯動的宣傳擴大社會影響。為體現全社會的關愛和媒體責任,還推出“請到我家來做客”公益活動,邀請來自8個省份的37名“孝心少年”暑期來京,與在北 京征集的36個家庭結對生活一周。活動中,“孝心少年”與結對家庭兒童共同生活學習,參觀首都名勝。少兒頻道還邀請他們參觀國家博物館,并參與錄制《請到 我家來做客》系列特別節目,真實記錄孩子們在共同生活中彼此形成的關于人生理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良好影響與互補,反映一周的相處時光給他們留下的珍貴情 誼與難忘回憶,還設計豐富的表演與游戲環節,為孩子們搭建展示才藝、釋放天性、共享歡樂的舞臺。

      《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讓兩代人融為一體,讓家庭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每個家庭都講孝, 社會就會穩定和諧,國家也會更加強大。自古英雄出少年,“最美孝心少年”們是時代的道德標桿,其感人事跡不僅讓青少年,也讓忙碌中的成人,駐足思考自己肩 上所擔當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今年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雖然落幕了,但是少年們的孝行善舉正在社會中間傳播發酵,由央視所擎起的這面“孝道”大旗正 在飄揚。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濞戞搩鍘煎ù妤佹媴濠婂啫绀傞梺鎻掔Х閾斿姊归崹顔剧獧閻犱警鍨€靛本锛愬鈧崳鐗堫槹鎼淬垺銇熼柛鏃撴嫹

    網上期刊社

    • 婵炲瓨绮庨崕銈夋儍椤栫偛妫橀柛銉戝苯濡�
    • <闁荤姴娲﹂〃鍛村垂閿燂拷
    • 濠殿喗蓱閸ㄨ泛螞瀹€鍕闁搞儜灞藉Τ
    • 婵炴垶鎼╅崢鐓幟瑰Δ浣瑰婵犲﹤鍠氶崯鈧�
    • 闁诲繐绻愮换妤咁敋閳哄懏鐒诲璺猴工閻忥拷
    • 闂傚倵鍋撻悹鎭掑妿濡叉牠鎮樿箛鎾剁妞ゆ洍鏅犻弻鍛緞婵犲倻浜�
    • 婵炶揪绲剧划宀勵敊瀹ュ妫橀柛銉e妽閸犲懘鏌熺拋瑙勫
    • 婵炴垶鎼╅崢鐓幟瑰Δ鍛唨闁炽儴娅曢悿顕€鏌¢崒姘悙妞ゆ帪鎷�
    • 婵炶揪绲剧划宀勵敊瀹ュ绀勯柧蹇曟嚀椤h偐绱掗埀顒勬晸閿燂拷
    • 婵炶揪绲剧划宀勵敊瀹ュ鐒绘慨妯诲墯閸烇拷

    博 客

    缂備緡鍠楅崕鎶藉磽閻㈢ǹ纭€婵﹩鍘介悗锟�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