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導彈司令》演出帷幕落下,隨著摩肩接踵的觀眾走出劇場,北京二環路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但我的思緒還沉浸在劇情之中,耳邊仍回蕩著劇中雄渾的合唱:“出發!出發!天地間鼓蕩起雷霆萬鈞,劍嘯錚錚,山崩地陷,出發!出發!銳旅雄獅,一往無前……”還有主人公深情詠嘆:“我愛你百年離亂的祖國,我愛你,蒸蒸日上的祖國,我留戀,那神劍升空的軌跡,我留戀,導彈拔地時的尾焰……”在彌漫著“小時代”所謂時尚風潮和“輕藝術”風靡娛樂界的當下,能在劇場里獲得這樣熱血昂揚、震撼肺腑、酣暢淋漓的藝術享受,真是個意外,更是個驚喜。感謝總政歌劇團、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的藝術家們給觀眾奉獻上這樣一臺思想和藝術都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歌劇。
創新是這部歌劇的鮮明藝術特色。作為中國導彈部隊的一位基地司令員,楊業功的事跡已經記載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冊里。用報告文學、話劇、電視劇來記述他的感人事跡并不是難事,但用歌劇來展現導彈部隊指揮員和第二炮兵的軍事生活卻并非易事。令人佩服的是《導彈司令》的主創人員繼續秉持“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首次用歌劇這種藝術形式表現現實軍事斗爭準備、描繪高科技部隊火熱軍事生活,充分發揮歌劇擅長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波瀾的特性,創造性地以人物傳記的形式構筑全劇,使英模人物栩栩如生,散發著濃郁的時代氣息,為歌劇藝術的發展做了開創性的探索。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的第一要素就在于文本堅實。輸贏俱在創意之初,勝敗決定于角度巧拙。編劇選擇最佳的切入角度,從楊業功在病房彌留之際,張舒有度地展開主人公往事的回顧,將楊業功軍旅生涯中最值得抒寫的重要事件、細節和他豐富深邃的內心世界游刃有余地一一道來,謳歌展現。不僅讓觀眾領略了第二炮兵部隊金戈鐵馬、大漠練兵的戰斗生活場景,也精粹、準確地刻畫出楊業功鮮明的人物性格。導彈部隊最講究的就是選位準確,落點精準,《導彈司令》將最能開掘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場景如病房、荒漠發射場、家庭、演習指揮所等處,作為敘事抒情的平臺,應當說不愧精準二字。毋庸諱言,過往部隊英模題材的舞臺藝術的創作往往會陷入只有“過五關斬六將”、不見“走麥城”的窠臼,人性的深刻開掘更是此類題材的短板。難能可貴的是,《導彈司令》不僅濃墨重彩展現主人公為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為國家安全“鑄劍”的雄闊抱負,也刻畫了楊業功持守清廉節操近似執拗苛刻的性格,更描寫了演習中他在藍軍“斬首”行動中意外當了俘虜時的尷尬與深省。由此一個有血有肉、接地氣的導彈司令藝術形象躍然眼前,嵌入觀眾心里。
該劇的成功還在于導演對歌劇舞臺藝術呈現的全新詮釋。導演獨具匠心、精準巧妙地在歌劇舞臺上構建了“人物傳記體”這一獨特的風格體裁樣式和導演語匯,使這部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方面都有著獨特要求的歌劇生動恰當地統一在了舞臺藝術呈現當中。其大膽而極富新意地選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舞美景觀相融合的表現思路,讓寫實的生活再現與寫意的升華表現自由轉換,極富表現力地拓展了舞臺空間和強化了思想容量。
音樂是歌劇飛翔的翅膀。作曲家突破傳統歌劇的表現框架,借鑒音樂劇的創作手法,同時挖掘民族民間音樂旋律優美、意蘊悠遠的特質,使作品既有抒情優美的長音線,又有鏗鏘雄壯的立體聲;既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又展現了當代軍人的精神氣質。尤其是大量的合唱在舞臺上的藝術呈現,使舞臺始終鼓蕩著雄渾陽剛的韻律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另外,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該劇把美聲、民族、通俗唱法以及說唱藝術融為一體,既豐富了表現手法,又使每個人物都具備鮮明的音樂風格。《導彈司令》的成功作曲自是功不可沒,但歌詞的創作更是可圈可點。如使用了楊業功本人撰寫的《滿江紅·和岳飛》:“環球事,變數多,世紀逝,時光過,嘆兩岸未統,千島寥落。何日請纓提勁旅,決戰決勝服強魔。卻歸來,論一國兩制,能言和。”又如編劇創作的,在導彈發射成功之后楊業功喜極而泣時唱出的《鐵血唱大風》:“黃沙冷月,朔氣透征衣,風卷狂雪,吹來滿天歡喜,從此倚天白云邊,驅虎屠狼八萬里……壯士鐵血唱大風,挽雕弓,飛鳴鏑!夜夜枕戈待旦,方有碧空如洗。”通觀全劇詞作,可以體味到王昌齡、岑參等邊塞詩的雄渾氣勢和辛棄疾激越豪放的詞風。但這種借鑒又不是生吞活剝的照搬,而是緊扣主人公的性格和命運來遣詞造句。詞作讓人感受到了邊塞詩如火的激情,深刻的思考,但剔除了邊塞詩中征夫們的曠世孤獨與悲愴。
而以上所有這一切的精心營造,都讓觀眾在歌劇舞臺上領略到一位掌握著國之重器,身負民族安危大任的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指揮員,為打贏未來戰爭矢志不移、胸懷天下的宏闊抱負和高尚的節操風骨,從而形象而又雄辯地讓人們看到我們的軍隊是能打仗、打勝仗的精銳之師、威武之師。
文中劇照劉海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