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虛靜天然,清峻有致”這8個字是適合表達李志國畫作的。我喜歡志國的花鳥畫,喜歡他作品中那股自然外發的純正氣象,喜歡他厚實中寓放逸的筆墨功力,無論是逾丈的巨幅還是斗方小品,他皆能融筆墨于一體、溢清韻于毫端。志國與別的畫家不一樣或者說他的優勢之處在于他不把繪畫純粹當做一種手藝,更多的是當做一種人格的塑建、當做一種美學范式去追求、當做一種修為去營發、當做一種人生命題去悉心追尋。所以志國的作品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悠遠心靈,觸碰人內心中遙逝的美域。
我曾驚訝于志國作品中所體現的厚實的文化構建。除了他受過最完備的學院教育外,這還與其成長環境有關。在與志國的交往中得知,其幼年即隨祖父研習書法,小小年紀時就開始為左鄰右舍書寫春聯,自然有比別人對書法更深的感情。當時,學畫沒有專業老師和學習資料,他就照著教科書上的那些偉人插圖摹習,甚至默畫喜歡的電視劇人物。高中時,他開始接觸到真正的國畫,如盧坤鋒的蘭竹、于希寧的梅花、陸儼少的山水、何水法的牡丹,這些都是國畫界響當當的大家,可以這么說,志國之于國畫的第一口奶吃對了,且正宗而淳厚,對于畫畫的人來講是多么的關鍵。
而接下來志國對于齊白石的著迷則讓他對于國畫的深刻理解更有意義,高中幾年志國最主要的老師就是齊白石,在齊白石那里他懂得了藝術的率真自然和以書入畫,而他臨摹出來的齊白石作品竟讓當時的美術老師大為吃驚。經過艱辛的學習和癡心探求,志國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美院國畫系花鳥畫專業。在中國美院系統地對中國畫的學習和研究中,志國如饑似渴,其筆墨功夫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國畫的理解又有了更深邃的認識,更幸運的是在這里他結識到了盧坤鋒、何水法、張立辰等國畫名家,得到他們的鼓勵和贊揚。與這些大家的近距離接觸讓他體會到大家風范以及如何對人對事,而這無疑會影響志國的一生。
讀志國之作,可以領略到其筆墨之靈便、線條之敦厚、經營之有度、品格之雋雅、法度之整完、物態之豐滿。他筆下物象澄凈如梅、蕭散如竹、嫻雅如蘭、幽古如禽,無不在素樸敦厚中通透著一種雋秀靜雅。志國落筆有法,得開合之勢,一幅之中可極工亦可極寫,工中寓寫,寫中蘊工。他對落款的講究、對鈐印的考究、對畫面經營的研究,有自己特有的學問,這些學問也是他對古人包括當代優秀畫家研究的結晶,殊非臨時抱佛腳可為也。所以志國的畫作給人一種天然的完整性和豐富性也就自然而然了,這是他學養和修養的外在流露。志國的筆墨功夫由學院中得來,出于古賢和造化中,停留在自己的心田上,發乎于腕下毫端,融匯于雪紙白宣的靜謐里,所以他能夢見中國畫的藝術真諦,于是宋元的筆墨道法及造化真義與其心性悄然契合。藝術之真在于感悟本心,在志國的作品中他清晰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作者系中國美協理事、四川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