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絲綢之路》音樂會彰顯中華民族復興夢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9月23日13: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席強

      作為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的重要創作劇目,中央民族樂團創作推出了大型民族音樂會《絲綢之路》。這是一臺集民族管弦樂、民族聲樂、數字多媒體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音樂以兩千年來的絲綢之路文化為主線,以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中華文化繼承為依托,向觀眾呈現了一臺民族文化復興的中國夢想音樂會。

      這臺音樂會凝聚了樂團近一年來的創作心血,樂團先后委約了近20個作曲家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風格、不同樂器形式來進行藝術創作,幾乎所有作品均為量身定做,這批新創作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以民族管弦樂,民族器樂獨奏、重奏,民族聲樂獨唱以及交響性合唱而構成。在題材上以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典音樂為素材,經過作曲家們的重新加工、改編而創作,以反映當代中國人民與外來民族在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形態上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音樂特色。

      歷史賦予了中國文化以開放、借鑒、吸收、融合的發展方式形成了中國音樂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絢爛多姿的文化生態。中華民族歷史上引以為自豪的大唐文明就是在當時運用開放的文化而成就了那時的輝煌,今天,我們再在“新絲綢之路”發展理念的影響下,這臺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民族音樂會,將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精神,將當代中國民族文化復興的夢想,用傳統而古老的樂器來詮釋它,用傳統民歌來鏈接它,用今天最有魅力的民族管弦樂來演繹它,這是時代賦予民族音樂新的文化使命。

      從這臺音樂會的風格和形式上來看,絲綢之路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如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都被改編、創作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如民族器樂重奏《天竺梵音》邀請了印度最著名的西塔爾演奏大師Shubhendra Rao、打擊樂演奏家prodyut kumar與中國音樂家共同為觀眾展現過去的漢唐與天竺、今天的中國與印度在音樂文化中的你、我、他,時代需要新的融合、交流,文化需要新的借鑒、創新,中央民族樂團以歷史為創作源泉,以樂團所擁有的一流人才、一流演奏、一流創作來體現新的絲綢之路,用音樂來推動相關國家間的人文交流、情感互動、經貿往來,用新的對外文化交流來譜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復興夢想。單簧管與樂隊《萊利穆萊》是一首土耳其民間樂曲。地中海的土耳其也是中華文明足跡到過的地方,這首樂曲以濃郁的中東風格、波斯情調表達了中國與土耳其古老而悠久的文化情懷。

      巴基斯坦歌曲《美麗的國土》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曲調通俗流暢、旋律優美動聽。在古絲綢之路上巴基斯坦的很多地區是通往中亞、中東以及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中巴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兄弟般的友誼,今天巴基斯坦人民與中國人民還是那樣的心連心、手足情深。《美麗的國土》在中國民族樂隊的演唱、演奏中,中東風格又融入中華特色。

      民族管弦樂聯奏《中亞組曲》,是將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這三個國家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經過整理加工、以串聯的方式逐一進行演奏,表達了中亞地區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民族風格方面的文化特色,音樂流暢而富有舞蹈性,這正是中亞國家和人民能歌善舞、爽朗自豪的民族特性。

      中國民族音樂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音樂文化有著歷史性的天然關系,無論是音樂、舞蹈、詩歌,對中國古代中原漢文化影響極其深厚。比如唐代的唐明皇以及文豪大家李白、杜甫、王昌齡、白居易、李賀等等,他們的才華和詩篇無不受西域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大唐的輝煌正是在那樣一個對外開放,大量吸取外來藝術的優秀成果基礎上而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輝煌一頁。

      揚琴與打擊樂《伊朗舞曲》是由三個不同地域特征的樂器形態來呈現絲綢之路文化成果的樂曲。在這首樂曲中,觀眾們可以看到流傳在伊朗的原始揚琴,而在絲綢之路影響下的新疆揚琴人們稱它“卡龍”和“CHANG”,到了中原,則稱它為揚琴,三種揚琴在三個地方演變成了三個不同文化形態的樂器特征。《伊朗舞曲》以熱情奔放、富于動感的伊朗民間音樂改編。

      琵琶與樂隊《敦煌飛天》是演奏家趙聰專門為這臺音樂會創作的新作品。敦煌壁畫是通過絲綢之路為中國留下來最悠久、最動人的文化遺產,“伎樂飛天”“反彈琵琶”成為中國文化中最浪漫、最藝術化的音樂形式。敦煌藝術有說不完的故事,而敦煌音樂從藏經洞的五弦琵琶譜到今天的飛天夢想,它不僅是當代音樂家的追求,更是傳承千百年來華夏子孫不盡的事業。

      作曲家姜瑩創作的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是本臺音樂會的點題作品。作者充分發揮了民族樂器的性能,特別是彈撥樂器的顆粒狀音響,并吸取了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節奏元素,在整體結構上,逐漸積蓄內在力量,律動漸緊、音勢漸濃,步步推進高潮,如同來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行列,將生命、熱情與夢想,幻化為絲綢之路上的長河日圓。這部凝聚著作曲家青春夢幻的作品,已經成為當代民族管弦樂的代表作。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完成中國人民的“兩個一百年”夢想,新絲綢之路是當代中國人民在21世紀崛起發展的又一次機遇。在歷史上,民族音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文化角色,用音樂來鼓舞人民的精神,用音樂與外來民族進行溝通、交流,民族音樂就是最好的藝術平臺與橋梁。中央民族樂團作為中國音樂對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用《絲綢之路》音樂會重新創作出我們這個時代的西涼樂、胡旋舞、天竺樂、波斯舞,這是中華民族“兩個一百年”夢想的文化之旅。

      音樂會由指揮家何建國擔任指揮,中央民族樂團管弦樂隊和合唱隊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共同演奏、演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