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京劇《紅燈記》:集體智慧的結晶(艾莉)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9月15日09:54 來源:光明日報  艾莉

        今年是京劇現代戲《紅燈記》創排50周年,“五一”期間,國家京劇院舉辦紀念演出慰問首都勞動者,喚起了人們對這部紅色經典的親切回憶。

        《紅 燈記》改編自電影《自有后來人》,最初由上海滬劇團改編成滬劇,后來哈爾濱京劇團以《革命自有后來人》為劇名搬上京劇舞臺,把重點放在接班人上,即鐵梅是 主角,但中國京劇院(國家京劇院的前身)將之改為歌頌共產黨員,即主角為李玉和,并更名為《紅燈記》。此劇由阿甲、翁偶虹改編,阿甲導演,副導演是駱洪 年,音樂設計是劉吉典、賡金群、張建民,唱腔設計是李金泉、劉吉典、李少春、沈玉才、李廣伯、周國興、郭根森,音樂配器是戴宏威、丁家歧、羊鳴,美術設計 是李暢、安振山、趙金聲、郭大有,最初由李少春、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孫洪勛等主演。后來該劇被定為革命樣板戲,李玉和改由錢浩梁主演,1970年該 劇搬上銀幕,一時紅遍大江南北。

        據當年的主演劉長瑜介紹說,京劇《紅燈記》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創排之初,即得到文 化部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提出修改意見。如原劇是東北一小地方發生的故事,周恩來總理提議改成京漢鐵路大罷工,納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 中。郭沫若曾為鐵梅改歌詞,將“紅燈高舉亮堂堂”改為“閃閃亮”,將“淚水腮邊灑”改為“腮邊掛”。這樣的改動更加形象,而且效果更好。鐵梅在奶奶、爹爹 犧牲后唱“咬住仇,咬住恨”時,表演與吐字就得益于著名老旦李金泉先生的指點,讓她先把五指張開,再攥緊,這樣顯得更有力度。“仇”字吐字的字頭、字腹、 字尾都要注意,通過咬字把鐵梅的深仇大恨表達出來,更真切、清晰。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則提示道,鐵梅一只胳膊總折著不行,讓她想出了左手提著襖襟的動作。 “這個戲的修改很多,原來鐵梅在第四場一出場唱的是南梆子,在刑場上唱成套的娃娃調,這些后來都刪掉了,因為這戲是《紅燈記》,不是《革命自有后來 人》。”而扮演李奶奶的高玉倩原是演青衣、花旦的,在此劇中演老旦,她向著名老旦李金泉先生學習,徹底顛覆了原有的行當,而且自此以后改演老旦,并出演了 中國京劇院另一出現代京劇《平原作戰》。

        當時,排現代戲屬新嘗試,很多動作都不能套用傳統的程式,而要重新設計。在 這方面,最初扮演李玉和的李少春作出了很大貢獻。扮演王連舉的孫洪勛說,在《赴宴斗鳩山》一場中,李玉和把衣裳一咧開,再一亮相、冷笑,接唱“只能把我的 筋骨松一松”,這一動作用的是傳統戲《連環套》中“天霸拜山”的招數。李玉和受刑后的蹉步,扶完凳子一舉拳頭,鳩山往下一縮,突出了李玉和的高大,這是學 的著名武生張世麟先生的表演。開頭李玉和與王連舉背靠背接頭,表現了地下工作的神秘感與緊張感,這是李少春先生從八一電影制片廠片頭工農兵的動作中借鑒來 的。戲里鐵梅拿起紅燈跑“圓場”的動作也是李少春設計的,既是一種變化,又沒有出格。劇中擊斃鳩山,用的是《野豬林》中林沖刀劈陸謙的動作:正面劈一刀, 背面劈一刀,再繞脖子一抹,認為還不解氣,就又多刺了一下。此外,戲里的舞蹈動作“三級跳”是從廣州戰士雜技團學來的,奪槍的動作來由傳統戲《雁蕩山》中 的奪刀演變而來,而舞美則是請北京人藝的舞美人員幫忙設計的。

        《紅燈記》的音樂也好,雖加入了大樂隊,但沒有離開京 味兒。如劇中加入了《大刀進行曲》的旋律,表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抗戰時期;“刑場”一折中加入了《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較好地烘托了氣氛,營造 了雄壯、慷慨的氣勢。李玉和在第二場的《一路上多保重》與第六場的《一封請帖藏毒箭》兩段唱,是李少春先生設計的唱腔。劇中反面人物鳩山的唱段后來邀請了 著名作曲家李劫夫先生幫助修改,他吸收了日本的民族調式,糅在唱腔中,也很成功。劇中的主要唱段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 紅亮的心》《臨行喝媽一碗酒》《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血債要用血來償》《光輝照兒永向前》《仇恨入心要發芽》等膾炙人口,久唱不衰。

        鮮為人知的是,當年《紅燈記》曾要大改。曾參與該劇創作的荀慧生之孫荀皓透露,上面有人要把此劇的結尾改為李玉和不死,鐵梅帶人劫法場。后來朝鮮藝術家來演《賣花姑娘》,說先前看了《紅燈記》,備受感動,上級這才決定不改。

        再后來,江青插手《紅燈記》的創作,并定為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原來的主創阿甲及李少春都挨了批。但《紅燈記》卻因凝聚了集體智慧而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成為國家京劇院的保留劇目,并歷經三代藝術家的傳承,至今仍是京劇舞臺上大受觀眾歡迎的成功的現代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