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舞美設計繁簡辯證(聶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9月05日09:33 來源:中國作家網 聶 磊

      當今時代,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豐饒。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使得近年來國內舞臺演出無論從制作數量還是演出規模上看,都呈現出密集、活躍的態勢。審美能力的提升使得人們對舞臺藝術的鑒賞能力也越來越高。這不僅是對劇本、導演、演員,更是對舞臺藝術發展質量水平以及美學追求的檢閱,其中自然也包括舞美設計。

      舞美設計是根據劇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在統一的藝術構思中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創造出劇中環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臺氣氛的四維時空交錯的藝術。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很多創作者把硬件看作舞美設計的惟一因素。聲光電、大布景、大制作,這些業內爭論已久的問題依然縈繞在當前的舞美創作中。“戲不夠、景來湊”,打造精美的視覺盛宴,不惜重金引入國際先進聲光電技術等創作思維,依然被某些舞美創作者奉為信條。有些舞臺上,還出現溪水、池塘等實景裝置。這類舞臺場景,造型堆砌、裝飾膚淺、色彩紛亂,擾亂了觀眾的眼球,完全悖離了舞美創作的本質。

      雖說舞美設計也是二度創作,但它應從屬于表演藝術。舞臺藝術的中心是表演藝術,舞美設計不能脫離表演而一味堆砌繁復以自我炫耀。舞美設計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創造和組織動作空間,表現環境、地點,制造情調氣氛等多種手段來揭示劇作主題思想的。劇作的思想內涵需融匯、貫串于舞美設計的多項功能之中,而不是游離于藝術整體之外。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欣賞需求也在發生著改變。人們通過舞美設計理解作品,舞美設計在審美的意義上與作品產生共鳴,反映出社會和公眾的生活和審美需求。筆者不否認有高科技含量、有創新且奇幻的舞美設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和高度。高科技時代,舞臺藝術的本真是否還在,舞美創作的藝術魅力何在,我們的舞美在世界處于怎樣的發展水平等,這一系列問題引人深思。

      從結構繁復的“貓窩”,到花費半個月才能搭建起來的《歌劇魅影》地下迷宮,到奢華到極致、驚艷到可以讓觀眾忘記音樂只記住背景的《獅子王》,音樂劇舞美經歷著巴洛克式的煩瑣與雕琢。似乎每一部音樂劇,都必須和一套復雜龐大的舞美裝備相提并論,惟有如此才稱得上是大制作。但是音樂劇《媽媽咪呀!》的舞臺對音樂劇界而言是革命性的改變。它采用的積木拼圖式裝臺法,實現了裝臺過程標準化,讓一切變得簡潔有趣,搭建舞臺的時間大大縮短。它在保持賞心悅目和充分運用光線變化制造浪漫氣氛的前提下,重新把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中心還原到演員本身。最豪華的舞美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媽媽咪呀!》的舞美設計既迎合現代設計理念的簡約原則又將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觀眾,將觀眾的注意力重新還原到戲劇本身。

      舞臺藝術是極具魅力的現場表演,不論是音樂劇、話劇、舞劇、戲曲、雜技等,它們都是現場演出,臺上的演出要一氣呵成,自然流暢,這就是舞臺藝術的吸引力所在。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舞美設計來豐富、補充和加強劇作人物形象塑造,深化主題思想,那才是最適合的舞美設計。

      如今的中國戲劇舞臺上的確有認為聲光電、大布景、大制作就是西方現代舞臺美術發展趨勢的片面認識,這其實是誤解。舞臺上的一塊布景、一種色彩、一個道具,都應與戲劇的內涵發生直接聯系。必須有理論的支撐,或再現生活場景,或表現現場氛圍,或體現其功能性、實用性。否則,反映的就是浮華。戲曲中虛擬的表現手法和寫意的美學韻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不能因為盲目的國際化而將這些民族的文化拋棄。

      近年來,國內的舞美設計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昆曲《紅樓夢》、舞劇《水月洛神》、評劇《趙錦棠》、舞劇《粉末春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均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并獲得第14屆文華獎——文華舞臺美術獎。

      昆曲《紅樓夢》本著“化簡為繁,白中著色”的舞臺設計理念。布景以小見大,從傳統建筑元素中提取了“圓洞門”和“漏窗”,做成不同的景片,舞臺在“透”與“漏”之間不斷發生變化,從而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大面積白或虛的運用,將已有的形象和演員襯托得更精致。整個設計簡約大氣,韻味悠長。簡不是無,白不是空,簡潔之美應該是萃取了中國傳統元素的精華,進而實現了審美的提升。舞劇《水月洛神》將傳統元素與最新的聲光電技術相結合,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舞臺視覺效果,使人震撼。舞臺中央巨大的鏡子將演員的影像折射在上面,讓舞臺和鏡子合二為一,形成一種立體的感觀,帶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該劇的舞美設計并不是單純的運用現代化的舞美影像,而是將多媒體舞美與演員表演相結合,讓全劇在美感和內涵上具有了獨特的藝術氣質。繁不是堆,科技不是炫技,是融合、是理性基礎上的有限使用。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需要,不能一味求簡,一切舞美都應該為表演服務。

      舞美設計的繁與簡,雖屬不同的表現手法,但都應遵循藝術規律。在努力創造盡可能大自由空間的同時,要從屬和服務于劇作主體本身,進行觀演關系的探索,營造并渲染出所需要的藝術氛圍,把各類舞臺藝術襯托得更為美、更具生命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