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中國面孔》:寓教于樂的文化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8月25日10:11 來源:光明日報 宋子文

      由山東衛視重磅打造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中國面孔》第一季已經播至尾聲,不斷走高的收視率以及來自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好評,給予了正處于實驗階段的《中國面孔》充分肯定。讓文化議題走綜藝路線,借助電視平臺以及網絡傳播的力量在當下社會中產生更廣泛、更積極的影響,歷來都是電視節目創作的難點,但《中國面孔》卻能脫穎而出并迅速崛起,這說明人們對傳播文化的需求和認可。

      這檔定位為“文化綜藝答題秀”的節目,所有題目均以面孔為切入點,比如在人臉的形成過程中最先形成的器官是哪個?孔子因為以貌取人付出了什么代價?曾國藩鑒貌識人的《冰鑒》有無道理?中國的兵馬俑與古希臘雕塑各有何高下?通過“小問題”折射“大文化”,問題涉及生物學、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人類學等多個方面。除了答題的明星嘉賓外,現場還設置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觀察團,對題目及背后的知識進行講解和剖析,保證了節目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六小齡童參加完《中國面孔》錄制后表示:“通過親身參與節目錄制,我感覺到《中國面孔》不僅僅是一檔綜藝節目,而且是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中、吸收著數千年養分、追溯著歷史角度的文化節目,既豐富又有趣,而且不乏文化內涵,更代表著一個文化世界。”

      《中國面孔》利用古典文化,來解析我們在“面孔”上的各種困惑,把“面孔”訊息更加緊密地置于我們現代人所處的時代、社會、氛圍、生活中,把大眾一直都在深深為之焦慮的“美丑”印象對社交、職場等方面造成的影響給予由淺至深的討論,借古喻今,借古諷今,盡可能地在節目中引發爭鳴,對當下社會的一系列急功近利的現象給予批評,發揮著思維引導作用。

      而除了在文學史籍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外,整個節目的創作更是導入了戲劇、歌舞、民俗等大量側面元素,對我們在“面孔”上的認知做一次次的沖擊。除了舞臺表演,節目也邀請曹操后裔、兩毛錢人民幣上的朝鮮族女孩、毛利人等來到現場,讓觀眾直觀感受面孔的魅力。通過這些元素,我們能用更加立體、更為科學的眼光去重新看待所謂的“面相”訊息,同一張面孔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中,所傳遞的觀念認知與判斷有天壤之別,沒有生來的榮耀,也沒有上天的注定,相比于我們過分鐘愛著的面孔,我們的人生、德行、品格、涵養則更急切需要用心經營。

      《中國面孔》逐漸被大眾所接納,這對于深處娛樂變革中的傳統電視媒體來講是好事,這種實踐讓我們知道了文化傳播的手段不只有宣講,還可以緊跟時代的腳步與節奏,讓大眾在一種更加輕松、隨意、受啟發的環境中有所收獲,并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與觀眾形成良好互動。在電視綜藝節目過度娛樂、濫俗綜藝、跟風炒作、比拼下限的氛圍中,山東衛視的這一步棋走得格外扎實穩健,既沒有盲目追求娛樂效應,也沒有過分沉浸在文化宣教中,整個欄目經歷了一個良性的成長磨礪,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均衡。 (作者為影評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娑擃厼娴楁担婊冨礂闁插秷铔嬮梹鍨窙鐠侯垯瀵屾0姗€鍣版搴㈡た閸旓拷

    網上期刊社

    • 娴滅儤鐨弬鍥ь劅
    • <鐠囨鍨�
    • 濮樻垶妫岄弬鍥ь劅
    • 娑擃厼娴楁担婊冾啀
    • 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闂€璺ㄧ槖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娴f粌顔嶉弬鍥ㄦ喅閹讹拷
    • 娑擃厼娴楅弽鈥虫疮閺傚洤顒�
    • 娴f粌顔嶉崙铏瑰缁€锟�
    • 娴f粌顔嶉柅姘愁唵

    博 客

    缁儳鍍甸崡姘瀮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