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攝影報道 >> 正文

    “這個展覽讓我至少增壽5年”

    ——記顧棣從影70周年特別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8月20日14:40 來源:中國藝術報 郭青劍

      “這位老人以他特有的認真、執著,為中國攝影史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向顧棣致敬。 ” 8月18日下午,北京廣安門內中國攝影畫廊,“顧棣從影70周年特別展”現場,來自河北的觀眾崔曉靜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的話。

      當天,由中國攝協和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主辦的“顧棣從影70周年特別展”在中國攝影畫廊開幕。按照歷史順序,展覽分別收錄了顧棣從影70年來的70張攝影作品和70張生平照片。此外,大量珍貴且從未公開的資料也一并展出,包括顧棣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從未間斷的日記,個人收藏的紅色攝影文獻史料、畫冊、老照片等。這些資料,帶給觀眾的,正如崔曉靜所言,有震撼,更有敬意。

      顧棣1929年生于河北阜平, 1940年2月投身革命, 194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9月參加八路軍,隨即到晉察冀軍區第一期攝影訓練隊師從沙飛、石少華等學習攝影,步入中國革命攝影隊伍。后又接受鄭景康、吳印咸的傳授。他先后在晉察冀畫報社、華北畫報社、解放軍畫報社從事暗室、通聯、攝影檔案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1958年,顧棣轉業到山西繼續從事攝影及文化出版工作, 1989年離休。

      “我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 ”在展覽現場, 85歲的顧棣老人向前來觀展的來賓和觀眾介紹。1946年6月,他從沙飛手里接過數萬張八年抗戰的攝影底片,冒著生命危險,和戰友一起實踐了沙飛提出的“人在膠片在,誓與膠片共存亡”的誓言。這批從戰火中保存下來的底片,讓顧棣收獲了“中國革命當之無愧的攝影歷史檔案的保護神和記錄人”的稱號,這也是中國攝協主席、分黨組書記王瑤對顧棣的高度評價。當天,她代表中國攝協向顧棣送上了一大捧鮮花,表達中國攝影界對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顧棣的攝影始于1944年11月29日。當天,他為母親拍攝了一張照片,這也是他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從那時起,他持續拍攝70年,發表作品6500余幅。他的作品貫穿了他所經歷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漫長歲月,成為一部以個人視角觀看,系統見證戰爭歲月、社會發展與家國情懷的重要視覺文獻。同時,顧棣個人收藏的一大批紅色攝影文獻史料、畫冊、老照片等,諸如1942年3月出版的《晉察冀畫報》創刊號時事專刊目錄、1942年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出版的《抗戰中的八路軍》 、 1940年阜平縣長馬叔乾當選邊區參議員時接受獻花的照片等,也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更值得一提的是,顧棣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從未間斷地堅持寫日記。在展覽現場,他歷時70余年的日記,共385本(其中1941年、 1943年學習、工作筆記為殘本)引起了觀眾的極大關注。顧棣還著有《中國解放區攝影史略》 《中國解放區文藝大辭典》 《崇高美的歷史再現》 《中國攝影史(1937 - 1949年) 》 《沙飛紀念集》 《中國紅色攝影史錄(上、下) 》等。據悉,除了現場觀展,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同期開通了展覽的網絡版,涵蓋了此次展覽的相關內容,網友可在線觀看。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主任向云駒當天在現場展示了網上展覽的內容。據他透露,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還將推出顧棣的數字藝術館。

      顧棣以其卓越的攝影成就,于2012年獲得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當天,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也特意到場,代表文藝界向顧棣送上了祝福的蛋糕,向他70年來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

      “今年是我入黨、參軍、從事攝影70周年。但這個展覽是一個綜合性的,不完全是我個人的。 ”顧棣謙虛地表示。他說,他之所以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靠的是5點:愛國、愛黨、敬業、勤奮、沙飛精神。巧合的是, 65年前,顧棣隨軍隊從廣安門進入北平;今天,在位于廣安門內的中國攝影畫廊為他舉辦展覽,這也是他對新中國成立65周年的一份賀禮,是他對“愛國”最好的詮釋。 “這個展覽讓我至少增壽5年” ,顧棣興奮地說。他表示,利用這5年及更長的時間,他還計劃為自己鐘愛的攝影事業做更多的工作。繼續整理五六十萬字的文字、籌備建設《晉察冀畫報》紀念館……他掰著指頭細數著自己的計劃,聲音洪亮、思維清晰,完全不像已經85歲的老人,令現場所有人肅然起敬。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