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愛心大使濮存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8月19日09: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 滿

      2013年7月31日是濮存昕60周歲生日。在60歲生日前夕,他來到西單獻血小屋,捐獻了400毫升血。作為無償獻血宣傳大使,濮存昕從2001年開始,已經(jīng)11次無償獻血。

      開欄的話

      他們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演藝精湛,風骨卓然,熱心公益;他們是學界泰斗,為向世界傳播中 華文化孜孜以求,兢兢業(yè)業(yè);他們是業(yè)界翹楚,滿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為實現(xiàn)中國夢努力奮斗……他們用自己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在各自的領域傳播和踐行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公眾的楷模。從今天起,本版開設“當代英杰”專欄,講述這些當代英杰的心路歷程和家國情懷。敬請垂注。

      著名演員濮存昕有兩個世界:話劇舞臺是他的“桃花源”,在那里他熱情似火,仿佛不食人間煙火,永遠堅持極致的表達;現(xiàn)實社會是他的“真世界”,作為北京 人藝副院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最早的公益廣告明星,濮存昕走下舞臺即“入世”, 他說“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當作自己的事參與。”

      鐘情話劇舞臺

      濮存昕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個藝術家庭,父親蘇民是北京人藝著名的話劇導演和演員。1969年,濮存昕與大批同齡人作為知識青年赴黑龍江參加生產(chǎn)建設兵團。“文革”結束后,他1977年回到北京,考入空政話劇團,1987年正式調(diào)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至今。

      話劇舞臺上的濮存昕光芒四射,多年來他塑造了詩仙李白、大將軍寇流蘭、哈姆雷特、常四爺?shù)鹊戎亓考壗巧km然90年代通過影視劇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但對濮存昕而言,話劇舞臺才是他永遠的“光”。

      從今年年初到現(xiàn)在,61歲的濮存昕演了《甲子園》《大將軍寇流蘭》《白鹿原》《茶館》《天之驕子》五部大戲,全年128場,幾乎每部戲都是絕對男主角。一年平均演出百場話劇,濮存昕直言,“我樂在其中,因為興趣所在,所以這種忙碌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享受。”

      由于常年在舞臺上,濮存昕很少參演報酬高出許多的影視劇。談到原因,濮存昕說:“有些電視劇缺少思想性。我還是會選擇喜歡的去拍,像顧長衛(wèi)的《最愛》,拍了四個月,給了15萬,但就是喜歡,所以不講條件。”

      “我愛舞臺上的一切,從登臺到謝幕時略帶感傷的滿足感。另外當然還有觀眾,人們愿意買票來看我的演出,這給我無窮的動力,我要把自己對于角色的感悟傳遞出去,這是一種幸福。”

      保持藝術風骨

      對于今年演藝圈明星頻發(fā)的涉毒事件,濮存昕說,“我很惋惜,他們自己在毀自己。應該首先把他們看作病人,因為傷害了之后,他太依賴。千萬別沾毒品。”對 于某些將毒品與藝術靈感牽扯的說法,濮存昕完全不認同,“從我個人而言,藝術靈感最終源于熱愛,你愛這一行,就會全身心投入,而所謂的藝術靈感總會在你最 投入的那一刻找到你。”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于1952年,比濮存昕“年長”一歲,劇院受到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隱的精心培育,是 中國人民文化藝術的殿堂。濮存昕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藝‘姓’文學我認為應當堅持,傳統(tǒng)的、文學的基因不可改變。當然,也需要不斷調(diào)整,走好商業(yè)的 路。”

      作為北京人藝的副院長,濮存昕認為,“未來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年輕人,對于他們,我的相處原則是不說教,因為我自己也是從年輕人過來的,我知道他們討厭什么,他們需要的是成熟的好的空間和環(huán)境,合理的科學的制度必不可少。”

      儒雅的風度下,濮存昕又有難得的風骨,對于此前《雷雨》遭遇的笑場,他并不避諱。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可以與巴爾扎克、雨果這樣的大師級作品相提并論的,它講的是深層的人性,我認為永遠不會與時代脫節(jié)。莎士比亞人們演了那么久,從來不會提所謂與時代脫節(jié)。人藝《雷雨》遭遇的笑場,我個人認為,不能去觀眾身上找原因,原因在我們自己。”

      “我們的《雷雨》不是說不好,但在對原作的挖掘上,是有欠缺的。我認為《雷雨》最偉大之處在于寫出了那種憐憫,對于人性的憐憫。比如其中的周萍,他并非人們慣常印象的風流倜儻,他應該是一個極其可憐的人。這方面,我認為我們尚需更深入的挖掘。”

      熱心公益事業(yè)

      與舞臺上激情四射追求極致表達不同,離開“桃花源”,“入世”的濮存昕沒有藝術家的憤世嫉俗,“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人與人的想法永遠不盡相同,但我認為保護真誠是應該固守的。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當作自己的事參與。”

      濮存昕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為艾滋病做公益廣告的影視明星。

      提及自己的這一角色,濮存昕澹然稱,“這方面我是隨緣的。當時衛(wèi)生部找到我,我覺得有這樣一群人需要幫助,我便應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濮存昕在“隨緣”成為公益明星后,便在新“角色”中傾注了與舞臺上相同的熱情。

      生活中一貫低調(diào)的濮存昕說:“在這個領域我就是要作秀,作大秀;出風頭,出大風頭。作為預防艾滋病的宣傳員,我不往前站,不往高站,就起不到宣傳作用。”

      2000年后,在中國的城鄉(xiāng)到處都能看到濮存昕的“艾滋病”消息:他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廣告;他勇敢地跟艾滋病人握手、擁抱;到艾滋病人家里,和他們一起包餃子吃,用他們的毛巾擦手;一群各地的艾滋孤兒被接到北京,濮存昕把這些孩子請到家里做客。

      身為政協(xié)委員的濮存昕多年來在兩會上也不斷上交與艾滋病患者相關的提案,“我最滿意的提案就是關于加強宣傳艾滋病防治的提案,那是2003年全國政協(xié)十 屆一次會議。”濮存昕回憶說,“當年有關部門就給出了答復。交通部和民航總局最早采取行動,在全國16個機場擺上了公益廣告牌。”

      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濮存昕先后提交過關于加強防治艾滋病宣傳教育、救助被拐賣兒童、保護江豚等提案。其中,關于救助被拐賣兒童的提案,推動了政府多部門聯(lián)手打拐的專項斗爭,很多被拐兒童在公安部門和全社會關注參與下得到解救。

      濮存昕說,“公益這方面,只要還能起到作用,我會一直做下去,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得到的那種滿足感和舞臺上聽到掌聲響起是一樣的。”

      濮存昕十分謙虛。“我知道自己的位置,對于公益能做的很有限。作為演員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形象,別人請你做一些公益推廣,對他們真正的幫助或許不是很多,但只要能改變一點就好。”

      濮存昕回憶,“我記得有一次去戒毒所做公益宣講活動,在人群里有個女人,一直冷眼用蔑視的眼光看著我。后來講演完了發(fā)放宣傳材料的時候,我就特意繞到她 的身邊,真誠地對她微笑。伸手接材料的一刻,她的眼神緩和了很多,這讓我多少感到一絲欣慰,可能在她那里我做不了更多,但至少在那一刻,我想她應該也感受 到了溫暖。”

      不同于“桃花源”中的極致熱烈,“入世”的濮存昕給人的感覺平靜如水,不急不徐,他說,“有的時候你的努力未必會在當時改變什么,但是擇善固守,以待來者。我總是相信會有希望。”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