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周易》哲學正可謂最具代表性的東方哲學的共同原則,它典型地呈現了中國文化認識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自中國書畫具備獨立審美意識起, 《周易》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中國書畫的審美訴求,我們總能在那些經典書畫作品中,品味到“大道無形器有形”的審美意蘊。周易美學對每個人的要求是其修身求內的主體精神,注重主觀世界的內求,又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通過審美性的易與象,它把握的是對客觀實在的深層感受、對主體自我的深層覺知,以及對隱微事物的深刻洞察。
經過20世紀的狂熱和躁動,進入21世紀,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漸趨理智,對中華文化傳統的發掘需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以一種更深刻的眼光重新理解、發揚中國的藝術精神。筆墨是記錄中華民族精神基因及美學思想的載體之一,無論是《周易》哲理還是諸子百家思想,都賦予了墨、筆以既定的美學標準。它不是一般純粹意義上的技法,不是對自然形色的再現與描摹,而是在幾千年文化積淀中形成的美學精神,是“大道”的承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哲學精髓。
以山水畫為代表的中國藝術,以筆墨之自然合天地之自然,體現的是一種陰陽辯證的傳統思維方式,陰陽虛實暗合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本性。但是在20世紀經過西方藝術的強力沖擊,中國畫幾乎處于失語的位置。如今整個社會思潮的動向,都在表明,重新返回中國藝術的傳統中去,才是中國當前藝術的出路。
但我們強調回到中國山水畫的傳統中去,并非是保守的姿態,相反,在這種回歸中可以開出一個更新的境界。一種理想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那些支撐我們進行山水畫革新的因素,實際上已經深深埋藏在我們偉大的繪畫傳統之中。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不斷地深入傳統。而在進入這個傳統的過程中,每個時代的人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帶著其獨特的視域,各有其面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困難,也由此傳統在每個時代都變換了面貌。
在這個“自然”已經橫遭蹂躪的時代語境中,再強調深入中國山水畫中去,是極為重要且必要的事情。因為中國山水畫所連接的那個中國藝術、哲學的偉大傳統,才是中國人的根基,才是中國人所安身立命的最后處所。